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吉林财经 > 「经济」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钱

「经济」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钱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1-30 18:32:02 阅读:

本篇文章3464字,读完约9分钟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大学官方微

说到安徽高校,很多人肯定会先想到中国科技大学,但说到安徽省属地方高校呢?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大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的建议》的复函,引起了对安徽高校建设的关注。

图片来源:安徽省财政厅官网截图

该建议分析了安徽高校的财政投入,反映了高校资金的短缺,提出了提高人均经费标准,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投入。

【/s2/】从全国来看,人均gdp排名第14位的安徽,高校人均教育支出排名第25位,中部六省第4位,长三角垫底。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安徽在这封复信中指出,省属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弱,甚至不如河南和山西,河南和山西的人均教育支出低于安徽。

对安徽来说,阻碍其大学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01

图片来源:照片网

经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2019年为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清华大学总预算高达29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资金也相当可观,都在100亿元以上。

相比之下,地方高校“穷”。据公开数据显示,除东部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方高校每年经费不足20亿元,不足清华的10%。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教育支出可以直接反映高校的财务实力。

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中,地方高校人均教育支出最高的是北京(65322.32元),安徽排名最后,仅为19043.99元。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安徽高校发展的痛点。

今年安徽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许多代表反映了有关问题:

“我省本科学费标准已经实行了20年没有调整。由于本科院校经费紧张,绩效工资、一次性工作奖励、养老保险只能通过减少内涵建设和职业发展经费来支付。安徽大学等一些大学已经负担不起了……”

“我省有74所高职院校,其中公立学校由财政拨款资助,私立学校主要由学费资助。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省公立高校现行的本科学费标准已不能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但“安徽省公立高校本科学费调整方案”自2018年示范实施以来,已拖延近两年……”

对此,安徽省财政厅网站于8月21日发布了《关于答复十三届省人大三次会议第022号代表建议的函》,并公开回应了《关于加大高校财政投入的建议》。

复信显示,2019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为122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6.6%。“教育支出成为最大的支出类别”。

人均经费方面,安徽在2012年建立了高校人均经费制度,当年达到人均经费12000元的政策。从那以后,投资逐渐增加。2019年,高等教育支出99亿元,比2011年增加36亿元。

自2018年起,安徽省除了每个学生的总拨款外,还设立了5亿元的大学发展专项基金,到2020年将增加到7.7亿元。三年来,共安排17.7亿元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与其他省份相比,安徽人均财政支出居全国第28位,中部六省第5位;本科院校教育平均支出全国排名第25,中部六省排名第4(高于山西、河南省,低于江西、湖北、湖南省)。

对此,安徽省财政厅在复函中表示,这“大体相当于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大学生平均教育支出比人均财政支出28个名额高出25个名额...反映了我省的高度财政努力。”

2018年长三角及中部省份高校情况统计单位:来源:安徽省财政厅

02

图片来源:照片网

安徽高校发展的难题不仅仅是钱。

与现有的财政投入相比,安徽省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也就是说,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不高,投入效果不明显。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徽省15所省属高校的163名受试者参加了评估,只有5所高校的13名受试者被评为B级,其他受试者被评为B级以下。

相比之下,同为中部省份的河南、山西两省,虽然高校人均教育支出不如安徽,但学科评估却远远落在后面——

【/s2/】河南省5所高校1个学科获得a级,10个学科获得b+级,17个学科获得B级。山西6所高校5个学科获得b+级,11个学科获得B级。

对此,有网友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直言:“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排名其实是倒数,与我省水平严重不符。”

消息下,安徽省教育厅回复“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少,学科建设水平低,引领发展、集聚人才、支持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并列举了4项具体措施,以弥补不足,“争取突破性进展”。

比如开始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以冲击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A级水平为目标,省级高校将创建11个“高峰学科”。通过重点建设和分类支持,争取2020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实现省级高校学科排名的前移,1-2个学科达到A类水平。

其实这样的自我暴露缺点在安徽并不少见。

就在上个月,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安徽省高校本科专业布局与需求分析报告》(2020),指出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科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不成正比,专业设置重复性高。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安徽省44所本科院校共有321个本科专业,共计2348个本科专业。具体到专业布局,严重“偏理科”——只有工科、管理类和理科占比高达63%。

但在实际就业中,管理类、理科类等专业与毕业生数量并不与其初始就业率排名成正比。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供大于求。以管理学为例,2019年毕业生人数为29258人,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初始就业率为89.97%,仅排名第七。

图片来源:安徽大学本科专业布局及需求分析报告(2020)

目前,安徽省高校开设这些专业仍呈扩大趋势。比如2019年安徽科学新增12个专业点;管理科学有10个新专业。

相应的,医学、农学、文学专业的发展也在放缓。特别是农业特产的分布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安徽,2019年农业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第一,但本科专业分布在众多专业中排名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安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据公开报道,2019年,安徽省取消了6所省属高校的22个专业,其中国际政治、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用事业管理等专业12个。

03

图片来源:照片网

高校的实力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对全国优质学生的吸引力;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能否留住本地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就业。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2019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33.92万人,其中18.2万人选择留省就业,其中17.5万人来自省内,只有6716人来自省外。

人才都去哪了?从历年省外就业分布来看,安徽高校毕业生流向东部和长三角地区的比例最高。

图片来源:《2019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客观来说,被长三角、郑州、武汉等经济发达城市包围,安徽确实很难绕过周边地区的本土人才虹吸。

但反思自身原因,安徽省高校数量不算少,省会合肥号称“科教之都”,国内有几个综合性的国家级科学中心是有利的。作为全国高考大省,著名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就诞生在这里。

长三角及中部省份高校数量

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

科教很多“王牌”在手,但安徽在吸引留学生和留住本土人才方面仍有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科教资源转化不足。

高校的科研成果如果不及时落地,将无法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行业缺乏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不会留住人才,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28所高校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总计5.35441亿元,仅占总收入的3.7%,且分配严重不均,主要集中在安徽工业大学1.1149亿元,安徽建筑大学5933.4万元,安徽农业大学5862.8万元,其他高校平均只有1224万元。

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曾向程叔叔分析,安徽虽然有“技术”,但很多科技成果并没有在本地转化,而是去了其他更好的地方。安徽未来能否优化环境,吸引和保留优势资源,是其崛起的关键。

对此,安徽省财政厅在复函中也明确提到,下一步将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秉承“专心做大事”的理念,突出支持重点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的内涵建设。

据说“决定一个地区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楼,而是大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拥有40多所省级本科院校的安徽,显然不能只靠一所中科大做门面。

记者|程晓玲编辑|赵小芸勇杜恒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抄、复制和镜像

如需转载,请到后台申请此微信官方账号并获得授权

标题:「经济」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