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8 08:44:02 阅读:

本篇文章2229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古代习惯称疾病为“病、疫”,其中“病”是常见的,一般是非传染性疾病,“疫”是指流行性传染病,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40种是传染病。相比之下,“流行病”比“疾病”更可怕,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从商周到近代,我国出现了频繁的文字疫症,其中重大疫症至少有500起,出现了许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在与流行病的斗争过程中,人们发现人体可以通过有限的主动感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特定的免疫功能,从而避免流行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以风治风,以热治热,以秘丹治边”。他把这种方法叫做“以类治病”,就是用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有所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疗要用“毒”药,但没有“毒”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虽然古代人对该病的认识还很有限,很难从机理上全面揭示该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人体有一些先天免疫功能,可以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另外,“获得性免疫”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获得。虽然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可以通过感染病原体或给病原体接种疫苗来产生抗这种疾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功能。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以毒攻毒”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实践中应用的?由于文字记载有限,早期在该领域的临床探索和应用尚不知晓。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的《肘后》。这本书又叫《肘后备急方》,是国内第一本临床急救手册,主要描述各种急性病和一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也是第一本描述天花、恙虫病、脚气、恙螨的书。

《肘后》载有“治狗咬毒方”,即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之一是:“把被咬的狗打死,取脑敷用,然后不要复发。”意思是,杀死咬人的狂犬病,取出它的大脑,敷在被咬的地方。这个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同一种疾病,人们采用捣碎、研磨等物理方法,将患病个体的组织器官制成“药物”,相当于原来的疫苗。

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生产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的人。19世纪末制备狂犬疫苗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最初试图在体外获得狂犬病毒,但失败了。最后发现感染病毒的动物脑组织和脊髓中有大量病毒,于是他设法将它们接种到兔子的大脑中,治疗后制成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种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让人花容失色的疾病。是天花病毒引起的。感染后出现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酸痛、腰背酸痛等严重症状。分批依次出现在皮肤上,死亡率高。

在中国早期古籍中,天花被称为“鲁床”。相传是战俘传入中国的。最流行的说法是,东汉初年,“活捉了鲁”,从此天花开始广泛传播。战争发生在光武帝建立汉朝的第20年(44年)。马援得意洋洋地回到朝鲜后,查了一下人数,发现近一半的士兵不是死于战斗,而是死于“瘟疫”。以后天花又被称为“豆疮”或“痘疮”,因为天花一发作就会产生疱疹和脓包,愈后会留下疤痕。天花继续兴盛,直到明清时期仍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流行病。明代医书《痘病毒世界医心法》记载:“嘉靖吴佳年春(1534年),痘病毒流行,十有八九死了。”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为了应对天花的肆虐,人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葛洪在《肘后》中记载了两个治疗方子。一种是用上好的蜂蜜涂抹全身,或者用蜂蜜煮升麻,大量饮用。另一种方法是将升麻加水煮沸,用棉花涂抹疮面。升麻用酒浸泡比较好,但会引起剧烈疼痛。

然而,由于天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接种疫苗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治疗狂犬病、伤寒等类似疫苗方法的做法。对于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人痘”疫苗的手段来预防其感染。所谓“人痘”,是指以人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使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从而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原体的目的。

这种方法最早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祛痘换药法”(拿着得了天花的孩子的内裤给没得过花的孩子穿几天)和“祛痘贴法”(把棉花蘸脓水等所谓的“祛痘贴”放入接种过疫苗的人的鼻孔里,对准得了天花的病人的疮处)。虽然操作简单,但成功率不高,于是人们进行了改进,发明了“旱秧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干苗”进入鼻腔后,往往会刺激鼻粘膜,增加鼻腔内的分泌物,导致疫苗接种失败。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于是,人们进行了改进,发明了“水苗法”,将疮痂磨成细粉,与清水或人乳混合均匀,将干净的棉花铺成薄片,用棉花包裹调整好的痘苗,扎成枣核,用线塞到鼻孔里,12小时后取出。这种方法成功率更高,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预防“人间痘”的最好方法。

“人痘”的接种方法在中国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清代医书《牛痘新书》认为:“从唐朝开元时期开始,江南赵氏家族就开始传播鼻苗接种法。”在孙思邈的《千金方耀》中,也有“取患疮者之汁,以黄脓敷之”的治疗方法的记载。但由于相关记载相对简略,有人认为“人间痘”的接种方法诞生于宋代。有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宁国府太平县流行天花,当地医生采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最早标志。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即使我们认为“人间痘”的接种方法在16世纪的明朝中叶就被用于临床,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清代另一本医书《疫苗接种新书》记载:“接种疫苗的有8.9万人,没有得救的有二三十人。”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上称赞中国人的这一伟大创造:“对于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礼貌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先例和榜样。”

(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标题:(文化)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