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7:28:01 阅读:

本篇文章4024字,读完约10分钟

查卡拉是清代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与满族有着相同的民族祖先。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查卡拉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不复存在,几乎被遗忘,历史学家也很少关注他们。一方面,清朝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黑龙江流域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查卡拉人的主体部分随土地割让给沙皇俄国。另一方面,清朝残存的查卡拉人逐渐融合为满族和赫哲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俄罗斯的查卡拉人叫乌盖人,是远东的土著人。在2002年的俄罗斯人口普查中,乌德盖人的数量为1700人。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森林里的人”在乌苏里江以东

查卡拉是明代野蛮女真人群体之一,其直系祖先为清初东海卧吉卜,与满族同为一族祖先。主要分布在乌苏里江以东和沿海地区。又名“恰卡拉”、“恰卡拉”、“齐雅哈拉”或“子牙卡拉”,清代满族人称之为。“Chakala”是“兄弟”的意思,也是“同族”的意思。“乌德盖”和“乌德赫”是国家主张,意思是“森林里的人”。

明末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非常重视东海沃基部的实力,以征伐为主,招抚为辅,最终统一东海,累计人口不下3.6万。就算扣除女真人和赫哲族,查卡拉的祖先应该不低于2万,大约是当时满族本土人口的十分之一。清政府将这些人的壮士编入八旗,“命其披甲”,直接加入满族。清政府管理留在原地的查卡拉人,任命他们的氏族首领为姓氏首领和乡镇长,掌管地方事务。每两年向清廷上缴两匹貂皮,同时清廷还回赠两件宝物,称为“报偿武林”(又称“报偿武林”)。这种“贡貂”、“赏武林”的制度,一直持续到俄国占领该地区后的第七年(1867年),被“俄国官员封锁”而停止。这不仅表明了查卡拉族与清朝的隶属关系,也表明了当时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清朝的民族认同和归属感。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至于查卡拉人的分布区域,清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珲春以东至日本海沿岸,包括绥芬河、乌苏里江右岸、锡林河、苏畅河、阜新河、约瑟河,以及沿海地区的河源西霍特山,都曾是查卡拉人的渔猎之地。

清朝时,东海岸地区的查卡拉人两次自愿返回。第一次是咸丰年间,俄国第一次入侵乌苏里江东部时,查卡拉人从锡霍特山东南沿海迁到宿城,配合清军抵抗俄国的侵略;第二次是同治年间。俄罗斯占领乌苏里江东部几年后,查卡拉人拒绝做俄罗斯的奴隶,毅然回国到达万鲁沟、珲春。两次回归有近千人。

平等民主的查克拉部落

19世纪以前,查卡拉人基本处于氏族社会,各氏族普遍使用动植物名称,采用异族通婚制度。查克拉人以原始公社的形式被民主管理,部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由所有成年成员决定。氏族会议的所有成员地位平等。“如果有不公正的地方,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处理。”。通常,德高望重的氏族成员负责根据氏族习惯法进行判断和执行。

查卡拉人的氏族共同分享和使用土地,人们共同生产和消费。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渔猎场所,劳动的工具都是自己拥有的。一方面,宗族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氏族有义务互相帮助。他们“像关心自己人一样关心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老弱病残即使不能参加生产劳动,仍然可以得到帮助。脉轮甚至没有分配土地的想法。任何人想住哪里都可以。查卡拉人很老实,很关心别人的利益。当他们遇到别人抓来的貂,会帮忙把它取出来,等着它还给捕手。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对于查克拉人来说,同一个氏族的人必须互相保护,帮助复仇。血亲必须遵守传统规则,只能使用刀剑等传统武器;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侵犯;敌对氏族境内禁止饮水、狩猎和捕鱼,袭击者随身携带水和食物;可以攻击敌对氏族,但不能包围,限制了复仇的时间,迫使敌对双方达成和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汉族、满族的不断接触,大量汉族人迁居到察合尔人居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氏族组织无法适应查卡拉人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入侵俄罗斯之后。

以捕鱼和打猎为生的查卡拉人

查卡拉人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渔业资源。他们“以射猎烤鱼为生”,经济活动以采集和家庭手工业为补充。

狩猎是查卡拉人最重要的谋生方式,但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的原则是:不要贪婪,按需狩猎,保证了丛林的生态平衡。查克拉人是优秀的猎人,“杀死每一只老虎、豹子和熊”。它们的猎物包括马鹿、梅花鹿、驼鹿、野猪、水貂、水獭等毛皮动物,也捕猎鸟类。查卡拉人夏天用弓箭打猎,冬天用滑雪板和猎犬打猎;秋天雄鹿用桦皮捕捉。他们还用陷阱捕捉一些野生动物。他们认为老虎是“神圣的野兽”,不会轻易被抓住,除非它们伤人。查卡拉人也以独特的方式捕捉麝、熊和水貂。他们用套索和箭头捕捉麝,得到的麝香卖给商人。要抓熊,要用箭和矛,把箭放在熊出没的路上,把熊赶出洞穴,用矛射它们。貂是用套索和网捕捉的,获得的毛皮被出售获利。19世纪中期以后,查卡拉人进入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使用猎枪,开始大规模狩猎。到20世纪初,动物资源已经枯竭。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渔业在查卡拉人的经济生活中排名第二。他们有两种捕鱼方式,一种是内陆捕鱼,另一种是沿海捕鱼。前者的主要目标是三文鱼,三文鱼的汛期是每年的9月和10月。恰卡拉人在鱼季前举行仪式崇拜鱼神。他们的主要捕鱼工具是鱼叉、鱼网、鱼钩和渔船。他们的捕鱼技术高超。“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品尝,可以去河边认鱼的水纹,丢个叉子去拿,可以万无一失,虽然几寸鱼就像找事一样。”。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鲑鱼、鲤鱼和其他鱼类都是用渔网捕捞的。大量汉族商人到来后,渔业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在19世纪,查卡拉人的渔业是自然经济,但进入20世纪后,他们的渔业生产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他们使用俄罗斯的旋转网等先进工具捕鱼,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捕鱼量。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南方的查卡拉人率先学会耕种,然后迁回中国的查卡拉人要求清政府收留“要么种地,要么围垦”。可以猜测,在汉族的影响下,19世纪中叶的查卡拉人“正处于渔猎向农耕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花园里种了土豆、大葱和大蒜,还有少量的玉米、大豆、哈密瓜、黄瓜和西瓜。他们还在田里种小麦、大麦、罂粟、高粱、谷子,耕作方法与汉人基本相同。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他们还收集人参、海藻和海参,卖给商人。

吃鱼穿兽皮住窝棚

查卡拉人的传统饮食习惯随季节变化,“夏天无粮,冬天有鱼,冬天有动物”。传统的饮食以肉和鱼为主,剩下的肉干和鱼干则储存起来。大米、面粉和其他农产品稀缺,在大多数情况下,贫困家庭无法获得。鱼和家禽是春天和夏天的主食,它们也吃野生植物。乌苏里河谷的查卡拉人也种植蔬菜作为食物。野生动物的肉、野鸟和鲑鱼是秋天的主食,浆果和核桃是补充食物。在冬天,查卡拉人通常吃野生动物的肉和储存的鱼干。生鱼片、鱼油和动物内脏是查卡拉人最喜欢的食物。进入近代以后,查卡拉人的日常饮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大量汉族人的到来,带来了新的饮食习惯,后来到来的俄罗斯人的饮食也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作为一个传统的渔猎民族,查卡拉人的服装主要以动物皮为主,由鞣制的动物皮和鱼皮缝制而成,有时鱼皮也用作装饰品。他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也“喜欢戴紫色的袖口,系上花带,两尺宽”。“老钱边是个小圆孔”,用来装饰衣服的边缘,突出女性的美。同时,“脚上覆盖着鱼皮,从膝盖到脚踝,或者把彩布或鱼皮剪成花,甚至皮肤黑得像靴子”。“公冠鹿皮,布满。女人是有头发的,但两者之间有很多刺绣图案。”用鱼皮缝制的衣服防水又好防寒,逐渐被粗布取代。查卡拉人的面部装饰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即“男女都在鼻子旁边戴戒指,用青铜人装饰”。19世纪中期以后,查卡拉人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有的几乎完全本土化,穿汉族服饰。后来,查卡拉人“从俄罗斯人和汉族人那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织物,用廉价的印花织物代替了他们原来美丽的刺绣。他们的服装表现出西方特色,皮夹克、衬衫、裤子都出现在查卡拉人的生活中”。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在居住方面,查卡拉人“无家可归,游山玩水”。他们“冬天用树皮,夏天用布住棚子”。夏天的住房是双坡的窝棚。窝棚的框架是桦木杆,上面盖着桦木条做成的顶,“盖着干草”,“挂着桦木窗帘”。小屋的两边铺着木板,中间是一个炉子。冬天的房屋结构和夏天一样,但是用粗大的木杆支撑,屋顶外覆雪松皮,屋顶用木头压着,窝棚顶部有烟孔。冬天,如果小屋有任何缝隙,他们会用雪覆盖它。在搬迁期间,查克拉使用锥形帐篷。19世纪中叶以后,查卡拉人就像汉族人一样盖房子,但很少住在里面,因为他们出去捕鱼打猎。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查卡拉人的交通工具较少。北方的一些氏族用狗拉雪橇,而南方的氏族主要靠走路。冬天一般用踏板把燃料等物品运送到狩猎场。"当你在冬天穿上踏板时,你尽最大努力在山里捕捉动物."。查卡拉人的滑雪板很长,一般比人体长,中间有一个弯,在大雪季节出行很方便。“抱木杆撑雪不困,上下特别快”。查卡拉人也用白杨树树干凿木船运货,搬家时也用它运人运物。还有一种比较原始的“桦皮快马”船,“桦皮做的,长两尺多,宽两尺左右,两头窄,可以容纳一个人,像风一样快”。这种船很轻,可以一个人扛。这是最有效的捕鱼船。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萨满教

查卡拉人长期生活在氏族社会,有语言但无文字,“伐木为节记”。19世纪中期以前,查卡拉人对儿童的教育主要集中在生存能力的锻炼上。从孩子能走路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两把刀放在腰间。从10岁起,孩子们将和他们的父亲一起去钓鱼和打猎。

查卡拉人有三种信仰:自然崇拜、动物崇拜、萨满崇拜,其中以被奉为神的“布阿”最为推崇。像黑龙江流域的很多民族一样,查卡拉人信奉萨满教。萨满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祭天、祭神、野祭、家祭。查卡拉人的萨满教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代代相传。查卡拉人10岁就可以当萨满,参加赐神仪式,但是年轻的萨满只有20岁才能成为真正的萨满。萨满必须熟练使用魔鼓。他们认为恶魔最害怕的声音是雷声,魔鼓包含着像雷声一样巨大的威胁力量。萨满还负责举行仪式,治疗病人,祈祷渔猎丰收,以及为死者举行葬礼。查克拉人也有一个特殊的仪式——萨满乘船游河。在仪式上,人们和萨满一起游河,向河神献祭猪血和猪肉,祈求河神保佑他们来年捕鱼有更大的收获。

(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作者吕萍,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题:(文化)清代东北的恰喀拉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