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0 14:52:01 阅读:

本篇文章2858字,读完约7分钟

新中国美术史上革命历史的经典作品,已经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和时间走廊里。它们不仅凝聚着家与国的亲和与深情,更蕴含着民族精神的伟大与庄严。每一件作品都像一个不断生长、不断焕然一新的生命体,不断释放艺术表现的温度、力度和深度,久而久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回顾70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一部展示社会发展变化的艺术史,是新中国本土造型艺术语言的演化史,是一部以视觉影像呈现的中国革命史。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家国情怀的艺术建构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救国强国的民族意志,为新中国的重大革命历史主题奠定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从更广阔的历史角度看,这一取向不仅延续了20世纪上半叶文艺界“走出象牙塔”的思想取向,而且充分实践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艺术创作立场。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增添了灵感和刺激,增添了“人民新文艺”的内涵。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新中国的成立需要新的文艺作品,需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的文体、风格和机制。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的几次大型艺术创作和革命历史题材讨论,形成了创作机制,直接推动了这一题材艺术创作的发展。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完成文化部下达的创作革命历史画的任务;同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机关刊物《人民艺术》杂志发表了题为《争取新中国的表达》的介绍,随后组织了“历史绘画座谈会”。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先后组织了4次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艺术创作,产生并保存了大量经典作品,如詹建军的《琅琊山五壮士》、林岗的《监狱斗争》、艾忠信的《东渡黄河——走向抗日前线》、靳尚谊的《十二月会议上的毛泽东》、 董的《江南百万名师》、叶的《解放北平》等国画也是反映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 1961年6月和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行了三次革命历史画创作座谈会,主要讨论革命历史画的主题和创作技巧。与会者的普遍共识是,把这类题材表现好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立场,即对史实的正确认识;二是艺术处理,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历史事实与艺术条件的密切关系

广义而言,“历史画”和革命历史艺术创作要满足三个前提:一是“史实”的客观叙述;二是“历史环境”的艺术表现;三是“历史知识”的价值判断。历史画的“史实”通过“历史语境”的叙述生动地完成,进而向观众传达“历史知识”的价值建构。这就要求艺术家对历史事件有宏观的、感性的把握,在具体的创作中进行跨越时间空的艺术转换和情节设定,从而通过作品表现艺术和历史的双重真实。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董的油画《开国大典》在代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艺术创作中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视觉形象,在造型艺术语言层面树立了油画民族化的典范。韩中的油画《在河边》描绘了革命领袖和普通人并肩走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背影。这一幕也成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几代人和老百姓军民的一段温馨记忆。油画家艾忠信曾写过一篇评价这部作品的文章,“对毛主席和革命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题最重要的一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石鲁中国画《迁陕北》中对毛泽东形象的诗意刻画和“以一为十”的叙事手法,更典型地表现了中国画以形式和含蓄写意的写作精神的传统表达,以及在现代情境中的融合与延伸。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题雕塑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构建了一部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深沉壮阔的视觉交响史诗。新中国的主题雕塑创作除了对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宏观叙事外,还延伸到传统与生活。例如,四川美术学院创作团队在创作集体雕塑《出租屋》的过程中,拜访了民间艺术家蔡泥斗士,并从城隍庙和罗汉塘的雕塑中学习了传统雕塑在人物表现方面的经验。雕塑家潘鹤的代表作《艰难岁月》突破和超越了历史艺术创作容易陷入概念化和形式化的误区,通过引人入胜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艰难岁月中红军战士的哲学精神和美好浪漫的生命活力。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造型艺术词汇的训练、历史叙事视角的聚焦、轻抬重物的艺术技巧,使新中国的主题艺术创作在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加强了艺术本体和人文精神的表达,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风格理念的重要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表达民族集体记忆和革命历史主题的艺术创作中,仍然不乏时代优秀作品。创作技法、形式、风格、主题的多元化拓展,呈现出一种探索创新的新艺术形象。

以这一时期的中国画为例,田黎明的《碑林》和杨力舟、王迎春的《太行铁壁》用丰富的情感和工笔笔墨刻画革命烈士形象,用象征的手段表现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获得题材和形式感的统一,表现了画家对革命历史的深刻思考;在艺术表现上,画家采用严谨写实的造型方法,用雕塑感的质感代替抒情的线条,构图形式也具有很强的形式意义。徐勇、顾、的漫画《嘎达梅林》、邢的中国画《玫瑰回忆》等。,也是表现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时代作品。这些作品共同呈现了一个现象,即新时期艺术创作中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表达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试图以充满个人风格和情感的艺术语言突破固有的创作形式。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从过去严肃的创作态度转变为更加和蔼可亲的个人情感的表达。例如,冯远的《世纪智者》、唐勇力的工笔画《新中国的诞生》等中国画,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史诗风格。同时,绘画本身的表现题材和语言领域也得到拓展和延伸。如闻的《红烛颂》、的瞿秋白、沈家玮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遵义会议等油画作品,从艺术家对革命历史人物的个体感知出发,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革命英雄形象和特定的历史场景,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鸣。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中心的主题艺术创作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一系列国家级艺术创作项目相继发布实施,对主题创作的横向拓宽和深入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2005-2009年的“国家重大历史艺术创作项目”、2011-2016年的“中华文明历史艺术创作项目”、2017年启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重大主题艺术创作项目”。此外,2018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主题展《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组织国内优秀艺术家创作了24幅马克思主义题材的中国画、油画,并以视觉艺术创作的方式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各种主题创作项目的推动下,当代主题艺术创作呈现出推陈出新、拓展领域、科学与科学并重的特点和趋势,也将新时期的主题艺术创作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家乡情怀、革命意志、历史观结合起来,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研讨会《新中国艺术经典作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造革命历史经典的重要作者全部出席。回顾过去,进行历史书写,用影像叙事展示革命历程,今天它正在发展,并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些经典作品表明,图像可以证明历史,艺术可以从历史事件的场景中反映和继承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脉络,从艺术家个人的角度诗意地还原历史真相,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面对未来。

(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作者杨宇是国家主题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题:(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