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14:16:01 阅读:

本篇文章2512字,读完约6分钟

《篆刻艺术词典》重新出版,至今已有40余年。中央文史博物馆馆员侯德昌亲自临摹了1310个汉字和13592个篆书,精心设计了300多种印章图案,并与他一起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总是带着大包的手稿旅行

86岁的侯德昌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的学生兼画家耿安徽也接受了采访。书外的侯德昌变成了立体。

《篆刻艺术词典》是一部收集明清以来甲骨文、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书法篆刻的词典。篆书有几种,有几十种,是侯德昌20年积累下来的。这让人们领略到了古文字的结构美,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学识、才华、志向和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侯德昌精心设计的300多种印章图案。他的“权钱交易”、“吹牛拍马”、“妖歌舞姿眼花缭乱的孩子”、“大师不如画家”都很有时代感,他刻的“粥”“馒头”“黄豆”“高粱”“好天气”“一粥一饭”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耿安徽说,侯老师是70年代带着对古文字的兴趣开始研究摹仿的,80年代就萌生了写书的想法。这期间,侯德昌阅读了大量古籍。在日记的方式中,他收集了陶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秦篆以及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的篆刻,边读边抄。那些有精致的刀笔和漂亮的绳结的都是临摹的,其他的则用自己的审美眼光适当装饰,使之完美。耿安徽说,1991年,退休教师侯老不忘经营自己的“实验场”,继续孜孜不倦地补充本书。"不管他去哪里,他总是带着一大包手稿旅行。"199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同意以手稿形式出版,并命名为《篆书艺术》。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即使书已经出版,侯德昌也想继续完善。据耿安徽回忆,1994年,侯老手里拿着一份稿子咨询张定,张定建议他把小篆字体全部写进书里。当侯老提着装满旅行包的稿子去黄苗子家征求意见时,黄苗子先是一惊,然后幽默地说:“侯德昌,如果你的知识是按比例承包的,那份量可不轻啊!”2003年2月,河南美术出版社以《篆易通典》为题再次出版。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这一次,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了《篆刻艺术大辞典》,以清新明快的设计风格,使得这本古文字艺术工具书更适合今天的审美需求,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我这辈子没卖出过一幅画

侯德昌为毛主席纪念堂观景厅题写了“伟大领袖和恩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隶书大字。此外,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厅的划时代名作《幽燕秋瑾图》也是他完成的,侯德昌明确表示:“我的书画没有卖出去,无论是在美术馆还是在家里。”

侯德昌回忆说,国务院副总理顾牧负责领导纪念馆的建设,艺术修养很高。当初的计划是用粗体看大厅里的大字,但是粗体字是外来字。顾牧说不行,但不得不用繁体字。顾牧认为应该采用书法,但草书和篆书都不行,正楷太死板。最后他决定用隶书,比较活泼,有书法味道。

其实侯德昌并不是书法出身。1934年出生于河南省辉县孟庄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邻居有古代字帖。他才华横溢,从小在颜真卿就开始接近书法。侯德昌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专业,但也开始练习书写隶书。耿安徽说:“侯老留校任教时书法很有名。画家王成喜曾回忆说,当他还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时,字帖很少。大家都用侯先生在学校写的展览卡片或告示作为练字的范本。”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文革”期间,侯德昌的陶瓷专业已经无用武之地,他开始默默转向,在书法和国画上探索自己的新世界。“我对中国书画感兴趣,但如果我一直保持兴趣,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可能脚踏实地地取得成就。”侯德昌说,老钱不能吃。如果你吃了你的老钱,你以后不会有任何成就。

所以,当毛主席纪念堂总部收藏书法作品时,侯德昌经过多年的历练脱颖而出。回顾当年,侯德昌只是淡淡地说:“当时北京写的官书不多。”


侯德昌还提到了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幽燕秋瑾图》。1994年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东厅的墙上挂着“有言秋瑾图”。它是一个宏伟的杰作,长16米,宽3米。这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里最大的中国画,也是一部史诗作品。关于这项工作,侯德昌笑着回忆说,他有机会赚很多钱。2000年,卡塔尔王储来访时,被《燕深美秋图》深深震撼,让侯德昌复印一份带回去。相关部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侯德昌。“当时卡塔尔王储出1000万美元,我说这个反正不能抄,然后抄我们的东西就贬值了。”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侯德昌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和申奥等重大活动绘制巨幅作品,引起强烈反响。谈到国画的创作,侯德昌的结论是,向我学习就是生活,似乎我们都死了。艺术就是创新。历史上的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与时俱进,他们的作品有着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生活面孔。

书画创作要有体面的氛围

侯德昌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关心国内外大事,看乒乓球和足球比赛,更关心国内书画行业的健康发展。他有很多建议要提。

明年,侯德昌将出版新书,书中他刻的印章是“大师多于工匠”,这也暗示了他对书画中一些现象的批评。侯德昌毫不留情地说,近年来,一些书画从业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热衷于社交,很少有人能愿意孤独,认真照顾艺术。“有的画家没有好东西,就单纯炒作,单纯流动,连画都不画。这是画家和画工的悲哀。其他批评家是按红包说话,按自己的爱好说话,不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去评价。”他呼吁中国书画创作要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民族风格。外国人想画什么画什么是不可能的,卖得好画不了什么。“我们不能失去自主权,我们必须是国花牡丹,不能搞奇葩,必须表现出中国文化的主流意识。一定要有对国家的责任感,不然画家画家就没骨气了。”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侯德昌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建立书画城,向公众展示抗战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优秀美术作品。在他看来,老前辈留下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但不为大众所熟知。抗日战争时期的版画是励志的,解放战争时期的版画、漫画是励志的。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许多表现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但这些优秀的作品,很多常年锁在仓库里,积满厚厚的灰尘,只偶尔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展出。“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可能打造一座书画之城,陈列版画、中国画、油画、年画、漫画,告诉大家每个人是什么,告诉人们这些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展现人们的生活、领导风格、社会变迁的。”侯德昌笑着说,脑子没毛病。他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我这辈子可能看不到了。希望把这座书画城建在京津冀一个地方。”

(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侯德昌也有一个迫切的愿望。“普通人要懂审美,不要懂艺术,普通人要懂,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


标题:(文化)侯德昌:《篆艺字典》绵延四十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