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3 19:24:01 阅读:

本篇文章2743字,读完约7分钟

不久前,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娜塔莉·波特曼带来了她根据《爱情与黑暗的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原著精彩得多。这部小说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它对巴以关系的反思。

作为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们总是希望读到小说家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然而,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却不愿意满足这样简单的愿望。他从不试图去触碰各种高不可攀的浪漫传说,却总是写普通人平凡而无足轻重的生活。正如奥兹自己所说,他写的世界总是围绕着正在写作的手。“这只手是你写字的地方:你在哪里,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在奥兹最重要的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居住在特拉维夫的以色列人,耶路撒冷谢里夫的亚伯拉罕区,以及一个叫胡尔达的集体农场(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集体)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带来了犹太人在20世纪所经历的更加辛酸痛苦的岁月。对于以色列读者来说,《爱与黑暗的故事》绝不是一个感伤怀旧的故事,而是一点点从他们的记忆中抢救那些逝去的日子,并在他们心中复活。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爱与黑暗的故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作家本人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耶路撒冷度过的童年时光,讲述了他父母在欧洲的家庭历史和他成年后的经历,从而还原了一个犹太家庭在20世纪的命运。无论是来自俄罗斯的克劳斯纳家族的父亲,还是来自波兰的穆斯曼家族的母亲,都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欧洲文化最坚定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奥兹的父亲精通十五六种欧洲语言,是希伯来文学专家。母亲也会说五六种语言,对文学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席卷欧洲的反犹主义冲击下,他们不得不离开精神家园,在耶路撒冷寻求庇护。他们从来不喜欢这个中东城市。在耶路撒冷,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大学生,父亲一直在大学找不到教学岗位,只能在图书馆员的琐碎工作中浪费自己的才华。母亲美丽,敏感,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渴望诗歌的浪漫和远方,却在贫穷无聊的家庭琐事中耗尽了所有的求生意志,在奥兹12岁时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施密特奶奶的一生更具有象征意义。当她第一次看到耶路撒冷时,她宣布这座亚洲城市充满了各种细菌。在接下来的25年里,她总是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每隔两三个小时就用消毒剂打扫一次房间。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以色列人都是施密特奶奶,坚持把中东古城改造成欧洲的样子,把巴勒斯坦人当成想快速摆脱的病菌,但是每天高度紧张,家里成了笼子。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作者成功地从孩子的角度和语气还原了耶路撒冷那一代犹太人尴尬而平凡的生活。当然,生活并不总是展现出残酷的一面。爱情和友情总能让人在刺骨的风雨中找到慰藉。父亲的第一本书出版后,他像新生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分发给邻居朋友,每天去书店打听新书的销量。当他发现自己的书一本都没卖出去的时候,他整天皱着眉头,向邻居扎黑先生抱怨说,他的生活很穷,他的命运太糟糕了。一周后,父亲终于自豪地宣布,书店里的五本书都卖完了。但奥兹无意中在扎黑先生的书架上看到了五本父亲的书。扎黑先生向奥兹使了个眼色,随手把那些书放在抽屉里。再比如父子一起种菜的故事。我父亲用切纸机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种植了西红柿、黄瓜和胡萝卜。但是父子俩看着幼苗发芽后枯萎,却完全束手无策。父亲看到奥兹拼命用眼药水在幼苗上涂“营养液”,就偷偷买下长成的植物,晚上种在地上。第二天一早,奥兹兴奋地发现“营养液”起作用了,但种植胡萝卜的地方却长出了西红柿!显然,奥兹在他尴尬的生活中总能找到无数这样生动有趣的短篇小说,这使得《爱与黑暗的故事》虽然笼罩在一种沉重的气氛中,却充满了趣味,并不让人感到沉闷。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如果奥兹只写20世纪犹太人的苦难,简单地把这个民族刻画成一个单纯的受害者,那么《爱与黑暗的故事》和犹太流散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作品并无二致。真正让这部小说伟大的是对巴以关系的反思。在他的小说中,奥兹承认,在那些日子里,贫穷和尴尬的犹太人在优雅和衣着整洁的巴勒斯坦人面前感到羞耻。每当犹太人拜访巴勒斯坦人的家时,他们都警告自己的孩子要有尊严、体面,绝不让阿拉伯邻居看不起他们。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前,虽然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互相猜疑,但他们确实能够和睦相处。年轻的奥兹曾经在一家服装店迷路,被困在商店的储藏室里。几个小时后,一个阿拉伯裁缝救了他,把他送回了家。从此,裁缝的两个大眼袋和挂在脖子上的蓝绿色卷尺永远留在了奥兹的记忆里,他默默称之为“阿拉伯之父”。以色列建国前几个月,奥兹甚至还能去拜访东耶路撒冷的一位阿拉伯富商,和他主人家的小女孩在优雅的院子里玩耍。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这一切都在1947年11月29日改变了。当天凌晨,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聚集在街上,收听电台直播的联合国决议。当联大主席、巴西外长阿拉尼亚宣布在原英国托管区建立犹太和阿拉伯国家的提案获得通过时,原本温文尔雅的犹太人拥抱、欢笑、哭泣、呼喊,仿佛一时无话可说。不同于灯火通明的犹太人定居点,那里充满了笑声和欢笑,所有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都是黑暗的,笼罩在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们一定听到了邻居的欢呼声,但只能沉默回应。他们不知道再过五个月,他们世代居住的别墅就要被新主人霸占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在黑暗的难民营中老去,没有回归的希望。他们甚至不知道的是,在大会决议宣布的那一刻,约旦军队已经从军营里走出来,包围了耶路撒冷。在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摆布下,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互相敌视,互相纠缠,陷入无休止的杀戮之中。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一直被以色列人视为左翼作家的奥兹,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忽视犹太人的罪恶感。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奥兹多次讽刺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暴行。他回忆起自己父母在欧洲受压迫和欺凌的历史,详细描述了犹太人在移居中东之前是如何在巴勒斯坦暗暗发誓要成为欧洲人的榜样,让欧洲人看到文明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邻居。读者只要想想以色列大规模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在耶路撒冷修建隔离墙,以及给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制造困难的屈辱,就能感受到这段话背后的讽刺。似乎压迫剥削的历史并没有让人学会善待他人。弱者只要获得权力,就会掉头欺负比他弱的人。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在他的作品中,奥兹再次来到阿拉伯富商的宅邸,看着庭院里参天大树。他想知道和他一起玩的那个小女孩今天去了哪里。在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是永久陌生人吗?还是绝望地死在黎巴嫩、约旦等国的难民营?而奥兹的“阿拉伯父亲”在哪里?当这个心地善良的巴勒斯坦人被犹太人赶出家门,在难民营度过余生的时候,他应该如何回忆起那个被自己救出来的犹太男孩?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这些小感情生在乱世有什么意义?

(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看了奥兹作品中充满爱与痛的故事,我们可能只想到,曾经和睦相处的邻居,为什么一夜之间成为了几代人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南北韩、南北越、印巴、以巴之间留下的伤疤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愈合?


标题:(文化)《爱与黑暗的故事》:不是只把犹太人塑造成受害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