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8 13:40:02 阅读:

本篇文章2020字,读完约5分钟

萨满教是人类贞操时期的原始宗教,起源于古代,是人类历史文化极其珍贵的活化石。萨满的原始信仰和行为广泛传播,包括地球北半部的中欧和北欧、北亚、东北亚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华北是萨满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萨满教的出现是与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以及原始社会氏族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相适应的。萨满教的原始信仰主要是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的弘扬,尤其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萨满教为北方人民创造并传承了一批原始艺术珍品,长白山满族萨满面具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长白山满族萨满面具在诞生之初,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万能武器”。后来随着原始先民的恐惧和自卑逐渐消失,逐渐演变成了娱神娱人的工具。面具的使用场合也从庄严威严的萨满祭祀转变为戏剧娱乐。

满族萨满面具的内容以女神为主,形成时间大约是原始母系社会的鼎盛时期。华北是世界上萨满面具的发源地之一。因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分类和文化价值,被称为萨满文化的“活化石”。

早期的萨满面具多以玉、骨、草、兽皮、龟盖、贝壳、葫芦等为材料,而现代的萨满面具多以朝鲜纸、桦树皮为材料,再雕刻人、鸟、动物、妖怪等形象,或和善,或狰狞。每一个面具的背后,都至少有一个神话传说,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反映了早期原始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

自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在庆祝或祭祀等各种场合使用面具,尤其是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狩猎、祈祷和祭祀活动中广泛使用面具。他们相信戴上面具可以从灵魂世界获得更多的信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很多问题。戴面具的祭祀舞蹈可以与各种神灵对话,对抗自然界中一些未知的力量,制裁和驱逐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恶灵,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的具体手段。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一般来说,萨满面有五个作用:第一,敬神,不能在凡人面前直视神灵,所以要戴面具遮住脸,隐藏内心;第二种是怕神,怕神看见他的真面目,惹神发怒,惩罚自己,戴上面具避免被神认出来;三是引诱神,戴上各种面具,让神误以为自己也是神族。他可以直接与神灵对话,也可以起到威慑作用;第四是娱神,以面具的形式展现各种超人的技艺,让神灵快乐,造福世界;第五,带领神灵,把自己神化,戴上神灵的面具,祈求神灵的保佑,或者得到神灵的力量和智慧,从而达到战胜一切的目的。多彩的萨满面具艺术被称为“画在人脸上的敦煌壁画”。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满族萨满面具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涵丰富。满族萨满面具文化,伴随着原始宗教,产生于中国北方的长白和临海之间,如同千年古松,绵延不绝。满族萨满面具和其他民族面具一样,既是面对自然的恐惧表现,也是反抗、斗争、理想主义的表现。它是一种自卫、逃避或攻击的手段,是一种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沟通手段,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万能武器”,是故意改变自己的面貌或属性,把“我”变成“非我”。直到人的劣根性逐渐消失,面具才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工具。例如,“母亲福多尔”是满族的女神。据说人类遇到洪水时,她用柳枝拯救人类,用柳叶孕育后代;再比如“其旦之女神”,看到冰冻千尺的大地,无法繁衍后代,偷了神火拯救人类,被神火烧成怪物。“福多尔母亲”和“它的女神”的面具都反映了满族的起源历史和对火的崇拜。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历史悠久。满族萨满面具主要反映的是女神。从神的起源来看,在赤峰老、新石器时代白岔河、银河岩画的支撑下,大约形成于原始母系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期,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红山地区的原始人类多以采集、捕鱼、狩猎为生,对自然、猛兽、飞禽充满敬畏和崇拜。从风神、火神、土地神、水神、雨神、冰神、雪神、雷神、豹神、鹰神的面具上可以看出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风、雨、雷、电等许多自然现象虽然极其抽象,但在先人眼中却是有血有肉有灵的神。此外,原始祖先崇拜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创世神“阿布·卡赫”,后来成为男神“阿布·卡赫·李杜”;“耶鲁李”最初是在《天宫大战》的中由“敖钦女神”所改。因与“巴南女神”争斗而改变神形,成为九头八臂的两性怪物,后来成为九头九魔的“耶鲁李”,反映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北方民族的观念。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神秘仿生学。满族先民居住在长白临海,素有“林人”之称。他们世代传承萨满祭祀,充满神秘的原始宗教和古老的山林气息,给人一种粗犷野性的感觉。萨满面具为了生存和对抗自然,往往会模仿各种图腾,如虎神、野猪神、鹿神、蟒神、龙神、鹰神等。在满族家祭和野祭中,部落的大萨满经常模拟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表演跳神的活动。据说这样可以打倒“兽神”,帮助部落和家族消灾治病。后来演变成民间舞蹈马胡舞,戴着各种动物面具,是一种模拟狩猎场景的舞蹈。

(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小古拙。满族萨满面具美而不俗,幼稚而不平淡,凶而不狞,凶而不恶,野而不丑。可以用简单自然来形容,刚柔相济,刚直结合。它们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如“一儿黑格”、“朝哈叶展”、“石头曼尼”、“郑伊菲妈”、“陶日大神”、“七彩美禾”、“天花妈”

(作者是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萨满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标题:(文化)萨满面具艺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