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4:12:02 阅读:

本篇文章2538字,读完约6分钟

“大马路,圆广场,四排树,小别墅”,几乎每一个老长春人都能说出这句反映老长春城的顺口溜。作为城市的特色之一,“圆形广场”在长春市的纵轴——人民街上尤为明显。这些广场已经或正在记录城市的图像。如果将这些零散的图像拼接在一起,将是一部诠释人民街发展的"历史大片"。

"今天车站前的广场是长春北广场."市规划院研究员杨兆元对很多年轻人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长春有南广场、东广场、西广场,但为什么没有北广场”。杨兆元说:“当时建这么多广场,一是为了美化城市,二是为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城市交通问题。希望利用环形广场缓解交通压力。”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曲将这些特点归结为“满洲铁路所附道路的典型特征”。他认为:“站前广场牢牢占据了城市纵轴的北端,与城市其他分支呈直角相交。这种布局在“满洲里铁路附属地”的城市道路规划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春除外,沈阳和鞍山也是如此。

当然,除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日本军国主义有着深远的计划。据调查,1907年长春站建设之初,日本当局要求在站前修建一个可容纳一个师(约1.5万人)的广场,以便海外东洋政要一踏上长春之地就能检阅自己的军队,向世界炫耀日本的国力和军事存在。所以站前广场在建设之初就有着鲜明的侵略目的,设计半径达到了183米。

“满洲里铁路附属地”内的所有地区都与这个规模之前的空.广场同时产生日本军国主义者精心策划,将其划分为居民区、商业区、粮食储藏区、工厂区、公共娱乐区、行政区等长方形街区,仿佛是一个“国中之国”。

如果把站前广场的建设看作是人民街“历史大片”的第一幕,那么人民广场绝对是这场“大片”最丰富的高潮。

人民广场建于1932年。日本统治当局把满洲国的原始参考点的石头标记放在广场的中心,并打算以此中心为起点实现他们的大陆政策梦想。据《长春地方志》编辑孙延平介绍,人民广场中心的苏维埃纪念塔就是这个参考点的原址。

人民广场刚建的时候,伪满洲国的称号是大同。作为伪满洲国“新泾”的中心广场,它被命名为“大同广场”。当时广场内径130米,外径300米,占地7万多平方米。根据当时的设计要求,广场地下铺设了各种电缆和给排水管道,周围没有空线,一直保持到今天。然而,没过多久,入侵者就做梦了。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苏联红军进入长春,把大同广场改名为斯大林广场,在广场中央挖出城市标杆的石头标志,扔了。后来,一些日本人被雇来在这个基准的原址上建造一座“苏联烈士纪念塔”。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苏联烈士纪念塔”是为了纪念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抗击日军时牺牲的士兵而建造的。纪念塔是苏联风格的,由六层花岗岩方石建造而成。塔高27.75米,呈方形圆锥体,底侧长6米,顶侧长2米。塔座圆形,面积314平方米,分为四个石阶;塔的四楼中间镶嵌着苏联国徽;顶部有一个绿色的飞机模型,好像是向北飞的。塔上有“不朽的苏联烈士”和“中苏友谊万古长青”的中文字样。其俄语内容为“为苏联荣誉和胜利而战死的英雄永垂不朽”,“为苏联荣誉和胜利而英勇牺牲的后贝加尔湖军飞行员长眠于此”,以及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23名苏联飞行员的姓名和军衔。整座纪念塔是在两个月内建成的。此后,长春于1946年5月至1948年10月19日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国民党长春守备队为了履行蒋介石保卫长春的命令,在路的尽头展开了对城内共产党员的肆意搜捕,把被俘的所谓共产情报人员全部拉到人民广场附近处决。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当时,国民党长春守军每隔几天就会在这里开枪打人."经历过那段惊世骇俗岁月的老余曼启元回忆说,当时国民党长春卫戍部队的防御区只有几座桥,如长春桥、Xi安桥等,所以他不得不选择市中心人民广场旁边的空地区作为处决地,意在“惊世骇俗”我军和为我军工作的进步人士。事实上,这是国民党驻军对我团包围长春深感不安的表现。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建国后,人民广场和我们这个吃了很多苦的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人民广场成了长春人饭后的好去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人民广场已经成为长春环境优美、鲜花盛开的“立交桥”,到处都是摊位、杂技和观众。然而,正是因为人流量大,给人民广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人民广场才在2003年被关闭。

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街的"大片"已经被历史编辑过了,很多场景就像是幕后花絮,随着时代的流逝而飘散。曾经在人民街家喻户晓的新发广场、自由广场、工农广场,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位于人民街和新发路交叉口的新发广场,是日本侵略者作为“满洲之都”修建的六个圆形广场之一。当时日本人正在大规模规划建设长春,为了延续已建的“中环”(现人民街长春站至胜利公园段)并向南延伸作为市区纵向中央干道,修建了新发广场。

“我以前常逛新发广场。记得广场中央有一个亭子和一个圆砖楼,好像是用来供水的。那个广场很小,好像没有西广场大!”解放后在新发广场附近工作的85岁老人张健仍然记得这个消失的广场。“然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些只是概念性的。1979年后,新发广场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消失。”

自由广场在东北沦陷时期被称为“神圣广场”,对于从外地移居长春的年轻人或市民来说,更是陌生。虽然新发广场比自由广场消失的更早,但人们还是用具体的“新发广场”这个词来表示位置和朝向。同样的情况应用到自由广场,人们会用“友谊商店”和“东北师范大学”,就好像这个广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在长春市城建档案馆马馆长的帮助下,笔者找到了一张1992年拍摄的自由广场和友谊商店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广场不大,但很有特色。广场中央有一座孔雀雕塑,向南望去,周围是浓浓的绿色,像孔雀的尾翼。广场周围的车很少,但吉普车、面包车、小型货车、轿车依然可以看到,广场周围到处都是衣着不鲜艳的骑车人和行人,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历史形象。这张照片大概是最后一张完整记录自由广场全貌的保存下来的珍贵图片,因为次年,1993年,自由广场被拆除。

(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工人和农民广场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央联系向南延伸。当时它的名字叫建国广场,就像不远处的建国大学(现长春大学)的名字一样,记录了日寇赤裸裸的政治野心。

随着南湖路的改造,工农广场于2000年被拆除,但其名称被沿线公交车的“站名”所保留。它位于人民街和工农路的交叉口,工农路仍然是长春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标题:(文化)人民大街圆广场的前尘往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