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8:16:02 阅读:

本篇文章1200字,读完约3分钟

长春最早的回民聚落形成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会馆由新立城迁至宽城子,住在长春堡的回民韩岐山迁至宽城子,后定居在双桥子河西侧的西城关胡同。因此,西城关胡同成为长春最早的回族聚居区。

城里第一代回民定居在西城关胡同

西城关胡同位于长春老城区的西部,靠近南关区康敏路。据《长春县志》记载,西城关胡同“南越二道街至太平桥,北过三岛街。”胡同西边的西河沟是长春城外黄瓜沟下游自然形成的长春城外沟,胡同方向和西河沟差不多。西三道街西边的聚宝门外,西河沟上有一座木制的双桥,也叫“双桥子”。西双桥外是双桥西街,又名西陵。西三街位于双桥西,西城关胡同北口位于西三街聚宝门。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搬到长春老城宽城子的韩启山,来自山东省泰安市韩家寨。除韩佳外,还有殷、马、戴、回等姓氏,称为“山东帮”。这些回族居民是定居长春的第一代回族人口。他们的职业多集中在牛羊屠宰、皮革加工、清真小吃等方面。其中皮革加工业俗称“皮线”,可分为白皮、黑皮、裘皮、红皮。回族主要从事白色皮革加工,即皮革加工和马具制造。当时主要有三合水、三合石、东晋家、西晋家等。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李惠来自山东泰安县韩家寨,据其后裔李红顺说,他的曾祖父在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左右迁到长春堡,他的祖父李金城于1853年迁到宽城子西三路。1898年创办太和斋水果店,生产经销徽派糕点,当时颇有名气。回长春,河北青县人,也是著名企业家。他在新民胡同开了三合顺酒家,其红烧饼闻名全城。辉宝镇,青县辛集县人,1924年经哈尔滨从营口迁到长春,在新民胡同开了“惠记饺子馆”。“慧宝镇饺子馆”在省内外还是很有名气的。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长春最早的清真寺和最早的回族小学

长春最早的清真寺建在西城关胡同。据《长春市民族志与宗教》记载,长春清真寺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最开始是在西三道街(西城关胡同)捐了一个半平房,三间茅草屋,四十尺墙。此后,回民在东三道街捐建了六间平房作为基金,并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后龙路铁岭屯新建清真寺。随着铁岭屯清真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回族居民在铁岭屯附近定居,铁岭屯以及后来的龙路和广府路成为比西城关胡同更大的回族居民定居点。

(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西城关胡同还有一所清真小学,是长春最早的回族小学。据《长春县志》记载,该市穆斯林于前清宣彤三年三月创办穆斯林小学。靠牛马捐款推动,每年开销2200多元。目前一年级一班一班106人。学校位于西三路街西城关巷。

在伪满“新北京”计划中消失的胡同

东北沦陷后,随着“新京师规划”的实施,西城关胡同不复存在。当时的西城关胡同,从北面的西三道街开始,到南面的西头道街,面向城外的西河沟,西河沟外的五虎屯;西城关胡同东侧与九圣祠胡同、三义胡同相邻。

1935年,伪满“新京”市政当局为了整治南关区康敏路,拆除了部分房屋,西城关胡同的许多回族居民迁到二道河子的一面街以南,形成了一个回族居民的小聚居区。西三道街以南的一段康敏路就是原来的西城关胡同。


标题:(文化)西成馆胡同:长春城内最早的回族聚居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