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0 04:48:02 阅读:

本篇文章2960字,读完约7分钟

2018年,辽塔经过四次修缮进行了翻新。

1952年在农安的辽塔。(数据图片)

长春只有200年的历史,而伊通河把长春的历史延长到了几千年前。长春伊通河两岸,解放后的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说明这里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近代,伊通河也体现了老长春人的浓浓情怀。伊通河畔的工厂和留在长春人记忆中的古桥,是长春现代文明的见证。

人类文明一直是河流哺育的。正如长江黄河孕育了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一样,伊通河也孕育了长春古文化。很少有人知道长春市建造的高层建筑中隐藏着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的古代遗址。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遗址;沿伊通河向南直至上游,有许多青铜时代和辽金时代的遗址。

古代遗址见证了长春先民创造的文明

记者曾陪同长春队在长春市南关区嘉园路以北、亚泰街以东的虹关小区和濠景山别墅之间,检查一个长达约100米的土包。这个土包是长春市的刁家山遗址。20世纪50年代,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为主的考古学家两次探访藏在一栋高楼里的陶制袋子,发现了大量陶器碎片和原始先民生活的痕迹。该遗址毗邻伊通河,是古代人类的理想居住地。遗址的文化层明显堆积。根据发现的考古资料推测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距今约3500-4500年。此外,辽金土层堆积在遗址文化层的上层。可见,伊通河两岸一直是远古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今天的长春市,除了刁家山遗址,还有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麻家岭遗址。伊通河自北向南贯穿东部。这里,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约70米。看到的大部分遗物是红棕色陶器的碎片和沙子。由于烧制温度不均匀,一些陶器碎片呈黑褐色斑驳状,质地松散,制作粗糙。表面可以用锥形腿和锥形腿看到。考古学家发现了文物,确定它是青铜时代的定居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85年,该遗址被长春市政府宣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沿伊通河向南,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东陵地”字样。据碑文记载,它也是青铜时代和辽金时代的聚落遗址。再往南,伊通河上游的红石砬子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在伊通河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的。石镰、石磨盘、石臼、石磨棍、石圪等。从遗址中出土,其中也有丰富的品种。石器显然是原始农业中使用的工具。虽然古代先民在辽阔的东北地区以渔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但伊通河沿岸的考古文化却表现出渔猎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现代工厂依然存在

长春近代的发展步伐

近代,伊通河两岸留下了许多工厂遗址。我们之前报道过的老长春有三家面粉厂:育长院面粉厂、抚顺厚料面粉厂、天星府面粉厂,还有伪满时期几个砖厂的遗迹。此外,还有伪满洲国印刷厂、长春商埠电灯厂等。

在今天的吉林路535号,很多人都注意到有一家大型印刷厂——长春新华印刷厂。这是曾经著名的伪满洲国印刷厂的旧址。

1937年,伪满洲国政府将伪满洲国国务院办公厅餐饮印刷部与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印刷厂合并,成为“伪满洲国印刷厂”。当时日本人中将·三郎太·小泉是厂长,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岗位由日本人担任或控制,所以中国工人无法接触到印刷核心技术。印刷厂设备先进,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全盛时期有职工1200多人,占地面积91952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当时,伪满帝国的印刷厂主要负责印刷官方公报、商标公报和官方记录。同时还负责印制王伪政权纸币和在伪满洲国、河北流通的各种证券。因此,他也被称为“帝国造币厂”或“帝国造币厂”。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此外,沿伊通河还有长春上步电灯厂,这是中国人在长春投资兴建的第一家电力生产工业企业,是长春发展国家电力的开端。位于东大桥街3号的长春上步电灯厂旧址现由长岛变电站使用。

1909年12月,满铁长春发电所(现长春第一热电厂)建成,开始向长春“满铁附属场”供电。长春商埠局为解决商埠照明用电问题,掌握发电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于清宣彤二年(1910年)建立长春商埠电灯厂。长春上步电灯厂虽然叫电灯厂,但其实是一个小型火力发电厂。

长春商埠电灯厂原位于长春市路(机场路尹办公地点东北90米)。1919年9月,随着300千瓦新发电机设备的引进,原来的工厂缺水,无法满足发电的需要。因此,选址在伊通河西岸进行重建。当时长春由满洲铁路长春发电站供电,长春商埠电灯厂由长春市和商埠供电。当时长春以马岐路日本桥为界,北接长春电站供电范围,南接长春商埠电气厂,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这条河上的古桥凝结了

老长春人的情感中枢

今天的长春伊通河上有十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对于老长春人来说,那些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的桥梁是最亲切的,而南关桥和东桥是最常被提起的两座老桥。

到现在,老长春人还记得老长春南门外的南关桥,就是今天的长春桥。这座桥过去是南门出城的唯一途径。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关桥是长春至吉林的主要道路,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底开始修建新桥,1932年初基本完成。解放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长春建设局土木工程队对桥梁进行了扩建,拓宽了桥梁南北两侧的慢车道和人行道。该工程于1951年11月竣工,并正式更名为长春大桥。随着年代的变化,桥梁在世纪之初出现老化迹象,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因此,2004年,长春大桥被爆破拆除。同年,新长春大桥开工建设,并于当年9月竣工通车。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此外,东大桥也是长春市横跨伊通河的重要桥梁之一,在老长春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位于长江东岸的三条主干道,即长通路、尔玛依娜路和东田街与四条道路的交界处。东桥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根据长春县的记载,“东桥建在老城大东门外的伊通河上,长21英尺,宽15英尺。”1911年,伊通河泛滥。当时东桥龙王庙广阔,水深四尺多,桥被冲走了。今年,吉长铁路长春站建成。为了将伊通河东岸的吉长铁路城区与长春老城区连接起来,长春集资重修木桥。桥梁建成后,货物跨桥运输需要支付“桥钱”。当时,豫长园是长春市最大的面粉厂,豫长园需要通过东桥运输大量的小麦和面粉。由于过桥付款过多,在现有木桥的一侧修建了一座木桥,作为工厂的专用桥梁,因此东桥的旧址形成了“双桥”。1932年,双桥被拆除,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桥建成。今天的东桥是1982年扩建的。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结论[/s2/]

从古至今,伊通河滋养了长春及其流经的地区,海峡两岸的居民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根据吉林省民俗学家石的说法,伊通河流域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从长春发现的古遗址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一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当时这个地区以游牧为主,兼有农业。据石介绍,伊通河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早期的农业开发区。秦汉以来,出现了扶余、契丹、女真、满清等汉民族,他们与历史上不同时期从河北、山东迁徙过来的农民一起,在这一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第二次发展是在辽金时期,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和村落遗址都在长春周围。如今,长春市小城子有辽金遗址20余处,农安县东二墩有70余处。可见辽金两朝是伊通河流域历史上第二次大开发。第三次发展是在清初。当时,大量农民失去了活力,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山东、山西、直隶等地的人涌向东北寻找食物。这种发展也成为清廷修建柳条,保护其龙兴地的诱因。但到了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在汉人聚居区设立长春堂,由理事们作出判决,管理流入蒙古的汉人,允许“流民”开荒种地。这也是长春市最早的起源。

(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标题:(文化)古代的遗址 近代的工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