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01:28:01 阅读:

本篇文章3224字,读完约8分钟

散文作家写长文有什么优势?对我来说,很简洁。写散文的人一般考虑的是字数,多少字写多少事。他不会在海洋中疯狂。他没有接受不了的问题。写散文的涵养能力,对于写长文是有好处的。

他笔下的北方蒙古草原之美,越来越像这个世界上的孤儿,维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不受科技支配的生命观念。这些想法足以让我们心中涌起久违的喧嚣,随之而来的是言语和马蹄声。1981年,巴尔盖伊·袁野在一份地方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和一组诗,之后他开始写散文。1980年,父亲请巴尔盖伊·袁野到《草原》杂志的笔会学习,听别人讲思想,讲结构,讲人物。巴尔盖伊·袁野写了一部小说《向心力》,发表在《草原》杂志上,进展顺利。然而,后来的写作非常困难。像大多数作家一样,他在困境中获得了文学上的收获。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巴尔盖伊·袁野写了许多种故事,他认为自己最喜欢的是小说。“写小说比写散文难多了。写散文就是打开包子让人看到馅,小说家心里的话都在他的人物和故事里。这就是二维和三维的区别。”巴尔盖伊·袁野说,他最喜欢的小说家是美国作家艾·巴·辛格和索尔·贝娄。

2020年,62岁的巴尔盖·袁野发表了他的长篇处女作《花火绣》。

记者:他62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对你来说太晚了吗?

袁野:这个年纪写第一部小说有点晚了。读者会问你为什么去的早。62岁写第一篇长文,就像62岁学开飞机练体操一样。写小说是对作者体力和心智的极大考验。但不得不说,这部小说不是写晚了,而是出版晚了。十年前,2010年,这本书完成了,冯春文艺出版社计划把它作为一部重点作品推出,那时我才52岁。这部作品入选2011年《小说选》第三期,当时书名是《露水旅行》。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记者:为什么不能晚一点出版?

袁野:出版社准备出这本书,做了个好版,后来又改主意了,怕说生态问题会惹事。之后我投了十多家出版社,一半没回复,另一半也说不上来。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觉得很幽默,很荒诞,很美。我觉得“露珠旅行”这个名字不好。这不是白来出版社一趟吗?我打算让它像麦哲伦一样继续旅行。这部小说大概比赫拉巴尔的《太吵》里的《孤独》要好。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s2/】记者:虽然是小说,但由于频繁出现“老包”等人物以及叙事的真实,总感觉像散文,小说的风格有点模糊。你怎么想呢?如何看待现在所谓的“跨文体”写作?

袁野:我觉得你说的像散文,是指作品看起来真实。我写过很多有故事、有人物的散文,用现实的细节和平实的语言,把人和事做得仿佛就在眼前。如果花火绣看起来不像小说,我觉得对我来说是成功的。有些小说开头看到作者的姿势,类似金鸡展翅,说明他在做小说,在拍照。第一眼就感觉什么都差点失败。我喜欢看的小说,就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现实到空虚,从近到远,从真实到幻想。帝国俄罗斯时代我没去过俄罗斯,但是看契诃夫的小说感觉故事近在咫尺。我觉得好小说的标志之一就是成功去除小说的制造痕迹,就像职业小偷会抹去盗窃现场的所有痕迹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艺术追求,和跨文体写作不一样。有些人没有能力写出不同风格的东西,这叫跨风格。就像有人先学了京剧,后来又用京剧的味道唱了美声、通俗、评剧、梆子。他没有越界。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记者:有评论认为花火绣让人联想到十日谈。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

袁野:有人说这本书像十日谈。当然,我很开心。就像有人说我是帅哥一样,我不会去探究他说的是对是错。这本书里有密密麻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因后果,像是用手敲开了一个鸡蛋。《十日谈》就是这样。《花火绣》里的人物形象生动,胳膊腿都很真实,出门表演然后轻松离开。十日谈节省读者时间,谈干货。我觉得一个作家应该有展示干货的崇高信仰,可以把你珍藏的牛羊肉晒干,不需要喝太多水就可以送给别人。你要相信读者即使是吃了牛肉干也能知道牛肉的味道。《十日谈》具有鲜明的人物和口语化的写作。薄伽丘时代,人们不喜欢长篇大论。那种写法会让人觉得作者脑子有问题。我这本书的故事是圆的,独立的,鲜明的,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叫老包的中国人和一个叫扎野的中亚诗人在草原旅行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到的。有人说《花火绣》像《一千零一夜》,就像别人说我是帅哥一样,我觉得很准确。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s2/】记者:以几十年的散文创作和扎实的基础,这对创作花火绣有什么优势?是否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比如在抓小说和非小说方面?

袁野:在这部草原小说的写作中,我依靠的不是写散文积累的文学功底,而是对草原的深深热爱,草原生态恶化带来的担忧和怨恨,以及一直出现在我眼前的蒙古同胞的面孔。从小就认识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他们一直活在我心里。虽然这部作品用荒诞、魔幻或幽默的方式来描述草原的现状,但人们可以看到清晰的存在感。散文作家写长文有什么优势?对我来说,很简洁。写散文的人通常会考虑字数,多少字写多少事。他不会在海洋中疯狂。他没有失去的问题。写散文的涵养能力,对于写长文是有好处的。说到小说和非小说的区别,我并不困惑。在我看来,真实是指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情感,而写小说是靠想象。有评论说花火绣想象力很强。这本书讲的是她自己的话,说的是她自己的方式,适合用史诗的传统和蒙古人博大的胸怀来描写游牧生活。想象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比现在的样子更真实。如果一部作品中写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日常记述,那么所有人都不需要读这本书,他们可以自己去体验。我觉得诗歌和想象是让小说飞入轰轰烈烈的云端的两个强大的翅膀。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s2/】记者:相比散文,你的小说语言更具有思辨性,是一种有意识的转换吗?

袁野:这部小说语言的思辨性在于,比我的散文更犀利,更直接地面对生活。20世纪90年代,著名学者娄昭明对我的作品评价说,“它是蒙古文化两个源头的集合,一个是巴拉根仓,一个是嘎达梅林”。巴拉根仓是蒙古族众所周知的机智人物,就像新疆的两代情一样。他幽默风趣,心胸狭窄,喜欢恶作剧。伽达默尔是反叛者的化身,他们永远不会屈服。娄昭明说我“在巴拉根仓里,把伽达默尔的血藏在笑和骂的表象之下”。这本书里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像是压在枪管里很久的子弹,用手指一碰就飞出去了。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记者: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你的叙事背景都是草原。你能谈谈你的创作和草原以及你脚下的土地的关系吗?

袁野:对我来说,草原不是延伸很远的土地。也是我所依仗的山,是我身上的肉。我过了很久才明白,我的皮肤和草原是长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筑了血管,交换了氧气。古人称之为患难与共,就像呼吸医学的词汇一样。草原辽阔,幽香幽深,它春夏秋冬的民谣和信仰,像一条毯子,把我紧紧地包裹在里面。每当我呼吸到草原的异味,无论是青草的味道、牛粪的味道、奶茶的味道还是皮袄的味道,我都觉得脑子里很多地方都是苏醒,很多灯都亮着。我去过国外或中国的其他地方。感觉是为草原而生。在草原上拍照的时候,我的脸和周围的景色很和谐。我的脸就像草原上的一棵树,是绑在敖包石上随风飞舞的哈达。我的表情里有马的表情,有草的表情。在牧区,我看到我的手和牧民的手是兄弟。我和牧民说话,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坦诚。我想这就是“我”的全部解释。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s2/】记者:花火绣出版后,反响如何?你觉得自己达到了预期目标了吗?

袁野:这部小说才出版半年,但版权已经出口到伊朗。德黑兰的安娜波尔出版社已经购买了这部小说的波斯版权,并将很快出版。这本书的主人公扎伊诺是一位伊朗诗人。还有哪些回应?有看过这部作品的人说这是一本很搞笑的书,从头笑到尾。有人说,这本书就像一个笑话,笑话层出不穷,让你从头笑到尾。有人说能看到悲伤,有人说能看到草原深厚的文化。我觉得喜欢外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口头文学,幽默文学的读者可能更喜欢读这本书。这里解释一下标题——“花火绣”是蒙古语,是地名的音译。小说里,是内蒙古东部一个小镇的名字。

(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记者:接下来你还会继续创作小说吗?

袁野:我在写一部以蒙古族青少年为题材的小说,与乌兰齐木有关,我已经完成了三部曲之一。这些人物让我的头脑非常黑暗,让我的生活每天都很艰难。


标题:(文化)鲍尔吉·原野:老归老 好归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