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12:24:01 阅读:

本篇文章5916字,读完约15分钟

[这个世界需要你的脚一步一步走过来才能知道冷热]

徐芳:很多人说“陈晏丹上路了”,这应该已经构成了你的个人品牌或标签。这句话,有些像标语,甚至有些像广告语言,却奇怪地凸显了你接触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甚至带有诗歌经营中的形象感和对世界的情感态度。这是否意味着你和这个世界有了个性化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关系”中,还呈现出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双重憧憬与选择?而你说的一段话曾经让我感触颇深:“我一直希望我能在旅途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地图,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向往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对世界的征服,以一种审美的方式,换句话说,文学可以构建自己的不朽价值。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陈:真正从精神和感官上认识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地图,就是完成自己。我是一个很好奇的人。也许我天生就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口吃,但是问问题解释事情是我最大的恐惧。希望能在一个看不见的角落里,仔细干净地探索我看到的世界。这个一直让我心安理得的角落,是我一生的事业:作家。

作家的一生,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写作,一个人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很久。但却是整个世界,广大的人类,所谓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人,我在乎。

在世界上两次剧烈动荡的高峰之间的平静期,我成功穿越了不同的时区,游历了不同的大陆,聆听了北极深夜残存冰川的碎裂,感受了中美洲金蟾蜍灭绝后的夜晚山谷里的寂静,在但丁写《神曲》的城堡里,读了一本十六世纪藏在天主教修道院里的印刷版《神曲》。特洛伊附近的平原上,也就是尤里西斯从战场上下来后在平原上漫游。看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几章,在我旅行的那些日子里,世界是和平温顺的,我很幸运的接受了一个好奇的人的询问。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我的旅行不是为了写作,而是为了完成自己。我以为没有见过世面,就没有合理的世界观。没有世界观,一个人就不能真正的完成自己。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地图。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作家旅行,哪怕是为了完成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看,就是思考。思维的固体永远是写作,做笔记,拍照。照片的观察是旅行观察的延伸和深化。桌子上的结果是一本书。写旅行文学书籍就变成了一种旅行报告——向自己报告世界是什么样子。

这套书写了二十年,从第一本书《今夜何去何从》到最后一本书《池湘日》,一共十二本。这是一个很大的世界,通往自己的路很长。从“北纬78度”开始,我开始用一些很棒的作品作为指导做地理阅读。《北纬78度》用的是《创世纪》那一章,后来《幻梦之地》用的是《哈扎尔字典》,《吉祥天》用的是《尤利西斯》,这时,我去故事发生的地方学习,在故事内外进行身心旅行,成为我自己的旅行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相比徐霞客对一切的描述,我的旅行文学写作是一种私人的成长记录,但这种成长依赖于从精神到感官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因为有广阔的世界作为背景,是个人,但不需要私密狭隘。像任何成长过程一样,你需要身心都在场。这个世界需要你的脚一步一步地走,这样你才能知道冷与热。

记得在上海书展的一次国际文学周论坛上,讨论旅行与文学的关系时,有作家质疑地理大发现后旅行的意义。他认为旅行的意义在于观察和发现新大陆。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但从来没有困扰过我。我从来没想过,旅行是为了发现世界,旅行是为了发现和完善自己。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发现自己。我的在旅行。

[旅游文学有这个奇怪的传播特点,就是像一面镜子,被描述的人和世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

许芳: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做出选择。”你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著名作家极其悲惨地宣称,要成为一个好作家,你必须把自己(生命)毁灭到底...其实很多朋友在谈这个话题的时候经常羡慕你,以为你既有完美的生活,又有完美的工作;记得80年代在浙江的一次笔会上,我们聊天的时候,你说:“如果非要选择,当然是生活第一,写作第二……”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今天,我一直在想那种味道,想你的很多作品...你的文字中有一种微妙而美好的具体性,但它就像一种可以在空灵中把握的精神。我想知道这是否可能。陆游曾经有一句诗:“拔地五千年,老曲屈于小诗。”而那恰恰是作家默默无闻的努力的写照吧?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陈:2018年,我写了一本关于南斯拉夫小说和塞尔维亚游记的读书笔记,《捕梦乡: :地理读书笔记》用塞尔维亚语翻译出版。2019年,我写了《池湘日: :地理读书笔记》一书,在爱尔兰用英文翻译出版。

突然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名旅行文学作家,我把自己的旅行经历带回了我旅行和写作过的国家,带来了这个国家最值得骄傲的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也向那个国家的人民展示了一个在自己国家读了一本民族精神的书的中国人在想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018年初夏,我去贝尔格莱德参加塞尔维亚书籍的出版仪式。那年秋天,这本书进入了塞尔维亚文化部向国家公共图书馆推荐的40本书的书目,被认为是一本充满同情和温暖的书。那年冬天,贝尔格莱德的公交车上放了一个书影,向大众宣传。因此,我被塞尔维亚旅游局授予年度特别贡献奖。

2019年《中国日报》英文版出版时,我的翻译tyldesley教授写了一本英文读者指南,由乔伊斯专家戴康龙教授翻译成中文:

“所有的游记都是一次奇妙的冒险,但池湘日在某些方面特别独特。首先,有一件事很多读者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几乎所有的英文游记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游客写的,他们带读者去异国他乡的遥远世界,带读者去奇妙的冒险和他们在那里看到的奇怪而有趣的东西。大多数英语读者从来没有想过,对于那些生活在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在他们眼里,英语世界的生活同样陌生和异国情调,就像他们在我们眼里的生活一样,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在这里,镜头转过来,聚焦在一个充满丰富而独特的文学文化传统和迷人风景的英语国家。英国读者可以通过一个充满诗歌和书籍、充满同情和善于观察的探险家的眼睛来观察这种文化。”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我在这里分享这个指南,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工作如此自满。我想说,让作为旅行文学发源地的读者看到中国人是如何旅行的,与爱尔兰读者分享一个中国读者对爱尔兰天书的感受,对我来说很重要。走遍世界的中国人也有故事可讲,不只是找奢侈品店和米其林三星。

旅游文学有这种奇怪的传播特征,就是像一面镜子,被描述的人和世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这是人类最古老的好奇心之一。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忍不住要猜的谜语。

[矛盾中的文字与影像的交汇,有一种非常迷人的流浪和灵动的浩瀚]

徐芳:新出版的《看破风景:一个作家旅行》系列,似乎在一个文本集合中奇妙地收集了整个世界。不可逆转的时间和不可逾越的空不再是有限的感官无法战胜的时间空,所谓的日读文,笔记式?这种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物,人与历史,人与环境,在视觉距离上,在触觉味觉的感知上,惊奇、陌生、冥想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见所闻,思考与思考不同,观察不同,折射效应出现,就像光线穿过水晶球一样;比如“咖啡苦吗?”不是故事,而是很多故事一起讲,只是因为我们的故事被这里的故事唤醒了…旅行加文学,或者文学加旅行,你把什么和什么结合起来的能力让人着迷。比如自拍照片与文字的结合,时间加地点,人物,故事加抒情与讨论,书信加日记,阅读片段与壮丽景色等。当然,我并不是说阅读这一系列文本是不理性的、混乱的,而是我想在阅读过程中包含不理性的意识和成分,这是非常微妙和精彩的,因为阅读的整体感觉是清晰、舒适和美好的——这是一种开放的新风格吗?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陈:对文字和风格的追求,永远是作家最执着的追求和努力。一个作家一生要处理很多故事,尝试很多表达的可能性,但对写作和风格的追求会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我觉得我是一个天生喜欢形象的作家。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台海鸥df的单反相机,很重很结实。我也有暗室设备,可以自己冲洗胶卷,然后打印照片。我甚至有手动照片上光机和照片切纸刀,可以剪下照片边缘的花边。

我现在不记得这些设备的来源了。也许可以追溯到我父亲年轻时对摄影和暗房的爱好。他甚至在中学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相机。

少年时拍过照片,冲洗过,几乎和刚开始写的时候一样大。

因此,我觉得我看待和描述世界的方式从一开始就与图像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内在对立从一开始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纠结。

形象创造的想象力是具象的,受具象的限制,容易让读者进入故事场景,顺从地产生共情。文学创造的想象依赖于文字创造的抽象想象,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完成,才能在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创造出一百个哈姆雷特。文字提供的想象比图像提供的想象要广阔得多,当然也要虚幻得多。

这两种描述世界的方式各有千秋,但是将这两种方式整合成一本书一直是一个挑战——挑战作者掌握这两种方式的能力。如果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就能放大对故事的感知,用具象和抽象的想象构建一个广阔的想象世界。

这是我的职业理想。现在想起来,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它的可能性。

谢谢大家的认可和表达。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只要他们觉得读书有点怪,有点印象深刻,就已经夸我努力了。

正是因为这个理想,我才会拍一部电影,一部和我前南斯拉夫之行有关的作家的电影。我写过很多小说,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在写作中触电。我自己的小说都改成电影了,从来没有参与过剧本写作。

我感兴趣的不是改变,而是彻底的创造。从剧本开始,我将作为导演完成一部在电影院正式上映的电影。想看看用文字和图像描述一个难忘的地方,最后能做什么。我觉得这不是跨界,我觉得这是一种探索的方式。

拍电影的工作量很大,但是空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图像和文字的内在冲突在这里可以说是一场战争。

拍电影仍然是作家在表达世界时全力以赴的一种尝试。在我看来,矛盾中的文字与影像的交汇,有着一种非常迷人的流浪与灵动的浩瀚,穿透了人类所有的感官,环绕着灵魂。

[我相信我的使命是发现和描述每一棵草和树的真实性和明显的生命体验]

徐芳:你介意被称为中国女性旅游文学作家和第一个出国的背包客吗...无论你怎么称呼它,旅行是否已经成为你观察世界的一种正常或日常的方式,包括外在和内在?所以人的内心不再是可以窥视的,用文学的眼光,似乎可以“看透”风景,甚至雨果所谓的“心灵的皱纹”?但也有人说过,文学的地域特征对作家来说,既是诱惑,也是陷阱。表面的绚烂风光,漂浮的好奇场景,往往无法反映这个民族,这个地域的内在真相;微观视角的写实观察和贴近解剖的具象描写,往往导致对全局的误判。只是苏丽珂东坡的一句诗,“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只活在这座山上。”用文学来表达你所认识的世界和你感受到的看似生动的世界有没有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差距?莫言高度评价了你的旅行和写作:“(她)用清雅的中文在无垠的大地上刻下一山一水,在一望无际的城市里刻下一室一窗,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感受到大自然的极致神秘,在与世界各地那些伟人心灵交流的内心世界里游走。”但我还是想问:旅行对于写作意味着什么,写作对于旅行意味着什么?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陈:旅行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逃避的机会,然后在其他地方反思生活和自我的一种形式。我确实在生活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时刻,不仅是在写作中,也是在自我实现中。我可以说因为这个我的生活很不一样。我不记得30年前告诉过你生活比写作更伟大,但这是真的,这是我从未改变的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认为写作可以毁掉我人生的巅峰,我大概就不会走这么远的路了。对我来说幸运的是,就像莫言说的,很难讲旅行和写作是如何一起成长的。但我能感受到的是,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旅行,我就不会成熟到现在,如果我没有逐渐成熟,我就不会懂得风景和人心。

现在了解和理解是我的收获。

体谅别人的困难和自己的不足,是旅行和梳理旅行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有你这种把12本游记都读完的人,才会发现我和我写的第一本书《今夜何去何从》到最后一本书《迟香日》的不同,看风景,认识人,描写,体验,感官和心灵的融合。走了30年,写了20多年,自己的心路轨迹自然呈现在书中,是最好的记录和总结。

从一开始,我就跟着自己的阅读喜好去北极旅行,跟着一本我一直看不懂却念念不忘的书去做地理阅读。我自己的旅行也逐渐成熟,从一个自由的背包客,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深入到当地历史、地理、文学的精神内核进行长途旅行,感觉自己在走向越来越大的自由。

在北极冰原,有一天晚上我在冰原上看星星,头上是人马座,是我的星座。我在天空中总是保持一个狂奔的姿势。我简直就是个长毛男。在北极之夜空.看我的星座是我难忘的经历这是一种深深的安慰:看到自己的命运,看到自己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所以,我猜答案是:写作是旅行的结果,而不是旅行的原因。

说到这里,我的旅行变得更加内向了。向外,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

虽然旅行和写作在我的生活中相互促进,但好奇心永远是取之不尽的动力,是一个人成为作家的动力,也是一个人不断旅行的动力。

因为最近七年,为了整合自己一部接一部写的游记,修改了一些早年写的书,比如《今夜何去何从》。在改版过程中,我回到书中提到的很多地方,拜访老朋友,看到照片中的92年的小榕树已经长到了天花板,布满青萝卜的客厅现在光秃秃的。新版书的这一部分旅程与之前的旅程不同,因为它有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见证时间在世界和心中流逝的痕迹。

结果那天晚上在朋友家,我又回到了1992年用过的小床和被套,三十年后我的身体还记得这张小床。

如果没有写作的梳理过程,我想我大概得不到这个额外的收获。往往一个人在反复的旅行中,不会仔细体验自己和时间,所以后续写作所推动的旅行,会给人带来反刍体验的可能。这给旅行带来了三声叹息,加深了旅行的意义。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写作作为旅行的沉淀和挖掘,旅行还是浮在表面的。用眼睛看和用思维梳理是不同的层次。我不想消费我看到的世界,我想在心里描述。

我从来不想做宏大的叙事。我相信我的使命是发现和描述每一棵草和树的真实性和明显的生命体验。世界是由真实而微小的事物和人组成的。我相信作家的职责是描述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的情况,而不是别的。看过世界之后,可能会特别觉得宏大叙事在不具备宏观能力的情况下,太大了,没用了。不再是希腊悲剧的壮美,而是年老体衰的身体在年轻力壮时穿着大外套时的勉强。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s2/】【嘉宾简介】【/s2/】上海作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金奖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8年国际极地年,写北极成为中国极地年的项目,2016年成为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大使。2019年举办《陈在路上》旅游展,2020年出版12部陈旅游文学丛书。2018年,制作了中国与塞尔维亚的首部合拍电影《萨瓦河的流向》。

(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标题:(文化)陈丹燕:我的旅行文学写作需要身心皆在现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