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1-09 02:56:02 阅读:

本篇文章3123字,读完约8分钟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木耳被人们称为“牡丹”:春末放的银耳袋叫“白牡丹”,盛夏摘的黑木耳叫“黑牡丹”。

关于汪清木耳在市场中的地位,国内外市场给出这样的总结:“中国木耳看东北,东北木耳看汪清。”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聆听200多年的黑木耳种植历史,还可以感受到现代黑木耳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7月6日,“果断脱贫,全面奋斗小康”中央网来到吉林传媒集团,寻找“牡丹”致富的秘诀,共同感受“小木耳”背后的“大文章”。

技术革新惊艳传媒集团

“这里的环境真舒服!”媒体小组的成员一下车就被清新的空陶醉了。远处青山的美景卷走了媒体组的成员,让他们很开心。“我喜欢这里的环境,第一次如此贴近自然。”

汪清贝尔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天第一个面试的地方。成立于2017年8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是汪清县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

走进车间,媒体群的耳朵里充满了流水线作业的声音,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菌类不断从机械中吐出,分选机、金属探测器等精密机器让人看着。媒体群拿着“长枪短枪”冲向各种器材,频频按下快门“咔嚓,咔嚓”,把整个制作过程都放进了镜头。

目前,汪清县贝尔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逐步发展成为集菌种研发、设备生产、菌包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产品加工、集中销售、物流配送、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封闭生态循环产业园。2017年,园区黑木耳种植达到6.5亿袋,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总计有2776名农民凭借木耳产业脱贫,占贫困人口的40%,为汪清帮助全县工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吉林汪清贝尔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立新笑着对观众说:“我们买的是村民自己种的散菌,是为了保证住户得到实惠。另外,我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户,希望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生产。收集的干木耳要经过人工分拣室、预处理室、干燥灭菌室等车间。,需要经过14道工序,包括挑选、清洗、脱水、干燥、金属检测、选色和微波杀菌。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公司每年可生产2500吨汪清优质黑木耳,产值约1亿元。汪清贝尔品牌产品正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大文章”在产业集群中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林区,北纬43℃-44℃,是典型的昼夜温差大的凉气候。它毗邻日本海,受西伯利亚气候和太平洋季风影响,空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生产的黑木耳厚而有弹性。森林覆盖率达到88.79%,为黑木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当地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黑木耳产业发展迅速。下面的一组数据解释了这一点......

截至目前,汪清县共有黑木耳种植户1.38万人,其中黑木耳专业镇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这里有17家省、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从事黑木耳生产加工,产品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更好的背书质量,王青完成了吉林省黑木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黑木耳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准确的检验数据,进一步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更系统、更权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一排排试管,一套套“高楼”测试设备,引起了媒体组成员的好奇,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作为全省唯一建立个体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专业实验室,我们可以检测黑木耳产品的水分、灰分、总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等25项,可以更有效。促进黑木耳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使黑木耳产品质量更容易控制和监督。”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赵耐心回答了媒体小组成员的提问。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在汪清桃园小美尔实业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工厂屹立在山河之间。在这里实现了从栽培、种植、采摘、干燥、分拣、包装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成为我国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观过无人工厂,视察过立体种植大棚...所有这些都刷新了媒体集团成员对真菌培养的传统印象。传媒集团的很多成员不仅感叹道,“我从来没有想到真菌的培养技术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太科技了!”

“到2020年底,工业园区所有项目完成后,可以实现无人化智能生产管理。项目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左右,年利税5000万元,可有效带动当地黑木耳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桃园小木耳工业园的负责人孙永芳眼里,这不再只是一个空的空谈。如今,汪清县正以黑木耳产业为突破口,朝着脱贫致富的道路加速前进!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从最基础的菌包到今天的自动化生产,孙始终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不仅要把菌包做好,还要用自己的菌包种菌,把菌加工好,整个黑木耳产业链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只做中国最好的有机木耳!”

汪清黑木耳产业的规模和对人们的深刻影响,只有在农田里才能感受到。

在广阔的山区中间,一片白色的“土地”十分壮观,是木耳生长所必需的菌包基地。又厚又满的菌把阳光映衬下的黑光反射在整齐排列成脊状的菌棒上,媒体组成员蹲在菌袋前,一手叉起一袋菌袋,细细打量。

据了解,1976年,汪清县开始大量引进真菌菌。那一年,该县的木耳杆发展到88.6万根,生产木耳1.26万公斤;1979年,汪清县黑木耳产量达到6.28万公斤,进入全国“黑木耳千户基地县”行列。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木耳之乡”,2001年“中国首届汪清黑木耳节”成功举办。2005年以来,汪清县荣获“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十大生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安全出口示范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创建单位”等荣誉。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上个月,中央电视台第二财经频道“如何赚钱”栏目的摄制组刚刚结束了对汪清县黑木耳产业的采访和拍摄,54岁的木耳种植者张寿利出现了。

今天,幸运的张寿利再次成为采访的对象。

“村里的地比较小,一般家庭大概两三亩。之前靠种植大豆和玉米为生,以及切籽、浇水、施肥等费用。年收入1.8万左右。”当张寿利想起以前的困难时期时,他有点不高兴,所以他不想提起。“那时候日子不好过,觉得可以多赚点钱贴补家用。”

“现在种植黑木耳袋,除了成本,年收入大概在七八万左右。”张寿利说着,从地上捡起一个蘑菇包,仔细看了看。十几年来,这个淳朴的农民亲身经历了当地种植业转型的巨大变革,有幸成为大黑木耳种植户之一。

“现在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当地政府也在真菌的种植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普通人的心情越来越珍妮弗。自然是越来越难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张寿利的脸上泛出灿烂的笑容。

工业减贫和节能的未来

优质的资源和品牌助力汪晴的发展。

同样,行业促进机会,稳定脱贫成为根本政策。

“穷人必须铲除根源,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安全政策。他们必须有产业支撑,有自我造血功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汪清县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肖世全表示,目前全县有近4万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行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52.6%。栽培总量达到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木耳已经发展成为“一品多镇”、“一业多村”的富庶产业。

{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自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汪清县作为省级深度贫困县,始终把工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和主要方向,坚持“村有产业、户有增收之路”的发展思路,以资源禀赋和群众基础为基础,着力打造以黑木耳为主体的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基础稳定,农村振兴基础扎实。

中国台湾网尹赛南说:“今天的行程特别有意义。让我们看看汪清木耳从种植到采收到包装销售的全过程。我觉得这种一站式的产业扶贫,对带动当地产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模式和经验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小木耳,大文章。

王庆,依托众多牡丹,走出“掘金之路”脱贫!

【/S2/】app贾子凯阎锡良/文摄影张相机李羽杨[/s2/]

标题:{健康新闻}延边汪清奏响“脱贫致富经”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