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吉林教育 > {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6 10:16:02 阅读:

本篇文章2090字,读完约5分钟

近十年来,江苏省在青海省海南州累计投资3.13亿元。江苏省共有37批380名特级和高级教师来海南州任教,88所江苏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团体与海南州各级学校配对。今年7月,南通大学莫文蔚教育集团接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勤、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的来信,充分肯定了他们为高原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在两省高校掀起了学习热潮。

{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9月18日,《扬子晚报》采访了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部分支持教育的江苏师生,收获颇多。

感人的一幕

老师来看望,全班都哭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今年暑假的时候,以前上过课的一个班的学生找我要了几张照片。教师节那天,同学们送来了一本精美的相册,里面装满了我教学的一些瞬间。专辑的扉页上写着:‘老师,你答应陪我们三年,现在却去了另一个班。’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天课间,我去看了班里上过课的同学,全班都泪流满面。"

来自南通海安县姬胡中学的教师李国琴现在在青海省贵德县印盒寄宿学校教书。9月18日,他向扬子晚报讲述了自己当老师期间难忘的经历。

去年3月20日,李国琴来到印盒中学当老师,一年级有两节英语课。李老师深感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枯燥,英语词汇长时间短。他还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独立完成作业,而是在第二天上午自习时间互相抄袭。他每天第一个到校,坐在教室里监督,终于杜绝了抄作业的现象。期末考试,他考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从原来的倒数到全校第三和第四名,跃升到了中游和上游。

{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按照领导的安排,今年9月新学期,他带了一个新班级的英语班,原来两个班的同学都不愿意去。

难忘的一幕

看到授课老师,学生90度鞠躬问好

9月18日,《扬子晚报》采访了在贵德县河西寄宿学校任教的江苏大学张远。作为江苏大学法学院二年级研究生,她得知有一个帮助青年的项目,很快就报名了。

张远告诉她,她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教师家庭:我的祖父是一名校长,我的祖母是一名退休的初中教师,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父亲在学校做后勤工作,我的姑姑也是一名教师。她出生在爷爷教的学校,听着读书的声音长大。张远心里一直有一种老师情结,这次终于实现了。

让张远难忘的是,在她第一次来到河西寄宿学校的那天,老师和学生们穿过街道迎接他们。从孩子们简单而渴求知识的脸上,她感受到了这种教导的意义和肩上的重任。最让她感动的是学生对教书老师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都要90度鞠躬问好。

教师节那天,张远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杯子。她说她很激动,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阿姨当老师的骄傲。张远说,这是她第一次作为老师受到尊重和肯定。不管以后是不是老师,她都会一直珍惜这杯,并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力量。

张远告诉扬子晚报,在海南州任教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50名,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

爱情接力

两盏灯的故事,两批教学研究生的爱情

“你必须问我是谁,问莫问我是谁。”20多年前,时任南通工学院(后并入南通大学)副院长的唐春元在得知的母亲生活艰难时,送她100元钱,汇款单上签的是“穗”。“莫问穗”精神扶贫济困、大爱奉献,已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典范。如今,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一批批南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团体用行动诠释着新时期隋无私的爱。

{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今年7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勤致信南通大学第21届莫文蔚研究生教育集团,希望同学们把满腔热血的青春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参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富强、美丽、高”的新江苏做好充分准备。

9月18日,《扬子晚报》在海南州贵德县采访了南通大学第22届莫文蔚研究生教育组组长、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一年级研究生陈。他和五名成员目前在贵德县的国家寄宿学校教书。

他告诉扬子晚报,教学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晚上10点多,学生宿舍的灯灭了,他看到一个藏族学生还在走廊的灯光下做作业。“那一刻给我的震撼特别大。我以为虽然只有一年的教学时间,但我们教育组的六位成员一定要守护孩子心中的光明和梦想。”陈对说道。

9月18日,《扬子晚报》在海南州贵德县采访时,了解到南通大学莫文蔚最后一个研究生教育团队郑在日记中写的另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嗯?为什么门下有光?猫眼堵了?当我轻轻打开门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的灯已经没有了。传入我耳中的声音是抢着装书翻身盖被子的声音。大概是心里明白了,轻声问了一句,‘你在做作业吗?’没有回应。

再给你一点时间,10点,你必须关灯睡觉。“好的,谢谢你,老师,”突然宿舍灯亮了,然后就是翻书翻书的声音。

10点,我又巡视了一遍房间,只有个位数的同学还在忙着写东西。老师,我还是有点矮。让我完成它。我做完就睡觉。真的只剩下一点了。还是不忍心拒绝:‘10:15,你一定要睡,我来看看。'

10点20分,我从值班室出来,看着走廊的尽头,只剩下一个有灯的宿舍。还不睡觉!一直往前走,轻轻推开门,已经走进了梦香她手里的笔。摘下笔,关掉小台灯,悄悄关门。

努力会让你更幸运!加油!"

郑、陈...如今,“莫问穗”的精神在年轻人中代代相传,他们感人的故事还在写着。

来源:新华网

标题:{教育快讯}[暖新闻]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