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吉林教育 >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9 18:32:02 阅读:

本篇文章6231字,读完约16分钟

秋天是十月,天气晴朗。

在渤海之滨、白河之滨的天津,一座巍峨的高等学府迎来了百年华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心脏和灵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调研,对这所具有爱国斗争和新公共能力的百年学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它源于民族危亡,诞生于五四运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南开大学,从1919年到2019年,从一所默默无闻的私立大学奋斗到一所知名学府。其独特的“公共能量”校训、沉实务实的南开气质、“认识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爱中国、振兴中国”的宏伟抱负和优秀的青年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一百年的南开历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百年来,她的爱国情怀没有变,培养人才的初心没有变,青春精神也没有泯灭。值得一百年的新时代,她屹立不倒,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轨道上破浪前进。

1。爱国情怀百年沧桑不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了解中国、服务中国的一流人才,是南开人的梦想。

梁启超说:“唤起我国四千年的大梦,其实始于甲午战争。”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来,清政府屡遭失败,导致赔偿和主权的丧失。1894年,甲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一度在东亚赫赫有名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由清朝苦心经营的海防轰然打开。西方列强立即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1898年7月,北洋水师同济轮服役的张伯苓送清政府官员到威海办理接收交接手续,目睹了“国旗三易”的屈辱场面:接收时先降下太阳旗,后升起黄龙旗;仅一天后,黄龙旗降下,改挂米旗。国耻让立志报国的张伯苓愤然回家,开了个历史性的会。那年11月28日,38岁的严修聘请22岁的张伯苓在家事厅教书。当国家危在旦夕,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发出一种共同的感觉:“国家如果弱到这种地步,如果不自力更生,就要努力生存,自力更生的道路在于教育。”此后,晚清大学士、海军大师以私塾“严观”改革为起点,先后创办实施新式教育的南开系列学校,开启了百年来为国育才、教育兴国的传奇。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1919年,五四时期,南开大学应运而生。爱国斗争的洗礼使她深深地植入了爱国的基因。“不要当官,要爱国。”这是学校之父严修对所有南开学生的希望,也是南开大学爱国报国的初心。

五四时期,南开的第一个学生周恩来在天津领导爱国运动,被反动军警逮捕。虽然学校强行让他退学,但严修还是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帮助他留学。即使在得知周恩来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严修仍继续提供财政支持。严修、张伯苓创办南开,培养“爱国者”。在他们眼里,周恩来一直是南开的“最佳学生”。后来,周恩来在延安与天津英文报纸《华北之星》的一次谈话中说:“我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大学读书。这所学校教学严格,课外活动活跃。我以后参加革命受南开教育影响。”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南开历史上著名的烈士有36位,如马军、于方舟、陈镜湖、何茂勋、刘羽琦、袁咏仪、郭永怀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南开人民爱国斗争的壮丽篇章。

南开从开学开始就保证“私非私”,要求南开人以守大公、报国为志向。南开大学也是一所以解决语文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学术视野从未离开过现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者,南开人民成立东北研究会,在东部三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编写了大学、中学、女子中学、小学常用的教科书《东北地理教科书》,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图谋东北的野心。“不到东北,我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到东北,我不知道中国的危机。”1927年,张伯苓带领师生访问东北时,这句话印在《东北地理课本》上,警醒国人。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1928年,南开经济研究所立足国情,发布了著名的“南开指数”。这一非官方经济指标不仅成为当时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也为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经济提供了权威数据。以何连、方先庭为首的南开经济学家也创办了《大公报·经济周刊》,该周刊撰文揭露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

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天津李咏碱厂、理中酸厂等国有企业密切合作,打破了日本对华北酸碱工业的垄断。

1935年9月17日,在新学年的“毕业典礼式”中,张伯苓向全校师生提出了三个响亮的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喜欢中国吗?听演讲的师生大声回答,爱国斗志越来越振奋。

侵略者痛恨这所大学和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爱国抗日基地。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轰炸南开学校,企图“忘却历史,毁灭灵魂”。一时间,“桃源仙境”变成了一片废墟。当年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这次轰炸南开,被摧毁的人是南开的物质,南开的精神会受挫,会越来越有活力。”被迫南移的南开,与北大、清华一起,组成了刚毅而强大的西南联大,并不断高歌猛进,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战争期间,有许多南开人参军,上战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年代,一批批南开学子继承先辈传统,拿着笔从军,投身国防。中共十八大以来,近40名南开学生应征入伍。2017年9月,包括阿沙尔·努尔泰在内的8名参军学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复。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他们,“希望你们珍惜穿军装的机会,在实现强军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挥洒热血,在军队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的熔炉里炼成钢,谱写出绚丽无悔的青春篇章”。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2。经过一百年的训练,我不会改变主意

张伯苓曾说:“南开学校因国难而生,所以其宗旨是改正缺点,救国。”要纠正缺点,就要创新中国;培养人才,拯救国家,必须大力培养既能为爱国主义利益服务,又能立国创业的新一代人才。

南开校训是社会所熟知、学界所赞赏的校训,它不是在创办之初拟定的,而是在30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浓缩而成的。1934年10月17日,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建校30周年之际正式宣布,南开大学以“公正能干,日新月异”为校训,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句校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它直接指向了当时“愚蠢、软弱、贫穷、分散、隐私”的社会弊端,意在通过南开教育治愈民族的重病,为建国创造人才,同时鼓励南开人民自立自强。“公能”的校训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南开的教育事业,指引着所有南开人的方向。

为了实践“公共能力”的概念,张伯苓总结了一套培养学生成为人才的训练方法。这些包括:重视体育运动;崇尚科学;团体组织;道德修养,特别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爱国精神和爱国能力。

在南开,除了大师云集的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生动活泼的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校外民主治理,体育和戏剧成为教育新人的有效途径。

在“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体”的体育思想和“德、智、体齐头并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涌现出以“南开五虎”篮球队为代表的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运动队和优秀运动员,获奖无数,威胁远东,带动天津乃至中国现代体育的崛起。张伯苓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早在1908年,西方戏剧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南开学校就开始编演戏剧,改善了风气,指出了不足,历时40多年。演出中外名剧、自创剧264部,在华北地区很有名,在国内也很有名。曹禺、黄宗江、张平群、鲁人(吴波)等一批又一批剧作家受到了训练。

正是在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素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形成了“爱国、敬业、创新、快乐”的优良传统,保持了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涌现出以周恩来、吴大猷、陈省身、曹禺、刘东生、吴文俊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仅有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也有杰出的教育家和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继续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基础理论教育,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继续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发扬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新模式。

德育以德为先。南开大学秉承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师生“大公”情怀。南开每年对新教师、新导师、新教授进行师德培训,组织海归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国情调查研究,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爱心的好教师。

南开还有一个奖,全校担任“评委”——“师友奖”。南开的老师们把这个称号视为最高荣誉。“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使命。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必须向社会传达的,一定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红色力量’。”第七位获奖者、经济学院教授戴金平说。

南开的学风以严谨著称。一旦学生作弊或学习失败,他们经常辍学。曾经有一个本科学生,入学人数3000多。四年后,526名学生没有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南开大学关闭了28名多年未毕业的博士,打破了我国博士教育零淘汰率的做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南开大学形成并坚持了务实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氛围。南开人在学风、教风、校风等方面乐于孤独、踏实、勤奋,广受好评。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南开注重社会实践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塑造作用。1999年,南开成为第一批实施“中国青年扶贫志愿者接力计划”研究生教育组团项目的高校。到目前为止,已经招募了200多名研究生志愿者在甘肃、新疆和西藏开展教学服务,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过去的20年里,南开研究生教育集团的成员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丰富自己的经验,磨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华,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发扬“认识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扎根人民、报国的实践中写出了爱国主义情怀。十八大以来,南开探索形成了师生“四个相似”(学生一起学习,同龄人一起谈心)的社会实践教育新模式,在生动的实践中强化了民族的情感认同和坚定的爱国主义、报国信念。在2018年“知行南开”暑期社会实践中,52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教师组成了500多个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或宣扬新时代新理念,或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南开大学成立一百周年,学校授予首批优秀校友荣誉称号。刘国光、刘心远、蔡美标、王子坤、卓、匡、姚守卓、严德岳、姜伯驹等20位学术界公认的顶尖学者荣获此殊荣。他们长期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南开校训精神在新时代的践行者,也是年轻一代学生奋斗的楷模。

允许公平,日新月异。经过百年的对外开放,育人的初心越来越坚定。

3。青春的精神在一百年的旅途中永垂不朽

南开作为聚集优秀青年的高地,永远充满活力;南开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始终面向未来。

什么是青春?一天天过去了!那是南开自强、挫折、兴奋的集中体现。无论什么时候办大学,资金筹集都是个大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张伯苓的3000多封信件被后人收集,其中大部分是张伯苓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和捐赠的内容。特别是南开大学初期,相当一部分办学经费来自军阀和权贵。南开的学生对此直言不讳。张伯苓回答说:“漂亮的花可能是用粪肥培育出来的。”南开大学的财务往往“入不敷出”,但人们眼中的“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张伯苓这样解释:一个教育机构的账户应该是赤字的。如果任何一个学校当局在年终的时候银行账户里有余额,那就证明他是一个守财奴,因为他不能用这笔钱做更多的好事。“南开更长!龙!龙!日复一日”“所以南开的‘南方’可能是困难中的‘困难’,但南开应该是‘越来越难’、‘努力’和‘努力’的...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所谓快速变化,就是不仅每个人都要能够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仅要能赶上新时代,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张伯苓在校训中对“日新月异”的清晰阐释。

1928年,南开大学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教学改革讨论。“先去美国,在美国混个两三年,三四年,弄个ee,我等。,所以我穿上洋装,带着两个笔记本回家,当一名大学老师...去工作,抱着他。外国带来的纸币。”这段话出自1928年11月《NTU周报》发表的一篇题为《轮回教育》的文章。作者是南开大学商科学生宁恩成。文章指出,当时中国的大学照搬西方的教学机器,与社会现实脱节。宁恩成的文章发表后,南开发生了激烈的师生对抗。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教育与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是张伯苓创办南开以来的哲学思想。“洋学校水土不服”——1928年春,张伯苓主持南开大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土货”政策。所谓“本土化”,就是学习“关于中国问题的科学知识”,培养“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人才”。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中国,服务中国”。南开从“外来”到“本土”的转变,也是一个“快速变化”。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大学的生命力是其学科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其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开大学设立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院系和研究机构,如东北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工系、电气工程系、经济学院等,被公认为最早确立独立趋势的。改革开放初期,南开的特点是“人少,我专长;带着“我可以先走”的勇气,率先创建了金融、旅游、生物化学等许多社会急需的应用学科;80年代,南开大学率先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南开-约克模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管理人才。2002年参与成立中国apec研究院,多年为中国参加apec会议提供咨询报告;2018年4月,中国首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中心成立;2019年9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南开大学在千变万化的进步中不断展示着青春的力量。

{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青春的精神也通过“南开先生”的言行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

著名经济学家、翻译家杨经年,70岁学法语。88岁时,写了一部20多万字的关于人性的专著;90岁时翻译了74万字的经济世界名著《国富论》;100岁时,他写并出版了一本27万字的自传《谈未来》;105岁时听写了一万多字的变化,《谈人性》再版。他用一生的追求,诠释了南开人百折不挠的青春精神。

著名无机化学家沈·,在他101岁的生命中,站在这个讲台上将近70年。他90岁还在给本科生上课,从而创造了“中国最长的化学老师”的记录。81岁时,他带领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研发电子教材《化学元素周期系统》。2001年,该成果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典诗歌大师叶嘉莹一生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头,但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的初衷并没有改变,95岁高龄依然坚持给学生讲课。抢救和普及传统的吟诗,整理多年的讲座录音,出版有声读物教孩子古诗...这个瘦小的南开先生很忙。

数学学院73岁的教授顾培,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着自己本科的平台。他的课程《数学文化》很受欢迎,每次下课都会得到掌声。作为第一完成人,在五个方面连续五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这个国家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古培连续20年上榜。这在全国高校是绝无仅有的。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模范周齐林被媒体称为“院士和老师”。从到南开的那一天起,他就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有机立体化学、当代化学前沿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的课清晰简单,连没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都能听懂。尽管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就,周齐林仍然认为他更重要的地位是教师。

春秋十奇闻万柱。南开大学成立100年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0多万人,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在百年校庆之际,当年被日军炸毁的秀山堂、木斋堂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思源堂一起重建。它们承载着南开人民最珍视的精神传统,也代表着这个常青学府的无声誓言:

百年风雨报国,梦复起航。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7日07版)[/s2/]

标题:{教育快讯}南开大学:百年风雨报国路 逐梦扬帆再启航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