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学者揭秘大文豪苏轼:他有着怎样的“朋友圈”?

(文化)学者揭秘大文豪苏轼:他有着怎样的“朋友圈”?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7 13:08:01 阅读:

本篇文章1896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故宫有600年了。它古老而年轻,现在故宫博物院正以各种精彩的展览和活动不断“盘旋”。

近日,著名作家、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现任所长朱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正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热门展览“苏轼《故宫所藏题材书画特展”、苏轼的《朋友圈》、他的新书,以及多年来书写旧宫的故事。

【/s2/】写写画画:苏轼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年轻的故宫博物院通过组织展览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正在进行的“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题材书画特展”无疑是其近期的热门展览之一。

苏轼(世界名“苏东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朱勇称苏轼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就像一座“界碑”。

“苏轼的书法在北宋具有开拓意义。唐代书法的特点之一,可以说是法度严谨。比如我们熟悉的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今天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喜欢临摹这部作品。其特点是非常理性,结构严谨,笔画匀称,规律严谨。”朱勇解释道。

到了宋代,苏轼称赞书法的自然美。根据朱勇的分析,苏轼对书法最著名的评价是“我不能用我的书意创作这本书”,他认为法度之外的“意”是书法的灵魂。

”于是,加上他的生活经历和文艺素养,书法被提升到了书写人生情感和人生观念的层面。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技法和法度,也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流量。”在朱勇看来,苏轼并不把书法视为一门孤立的艺术,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他看来,在故宫“苏轼展”上展出的苏轼书法作品,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比如黄州时期他创作的“年展庆帖”、“人来书帖”。

“黄州时期是苏轼一生的低潮期,但也正是这个低潮期使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所以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苏东坡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朱勇说,这次展览还包括了苏轼的早期作品《治平帖》,写于30岁左右。合在一起,就能看到苏轼早中期书法的发展。

大作家的朋友圈

更有趣的是,这个展览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苏轼的“朋友圈”。

苏轼生活在一个文化大师辈出的时代。他的前辈有着深厚的人脉,如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著名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朋友范围很广,既有名人高士,也有酒商、洋场毒贩等货郎。”朱勇解释说,苏轼与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关系很好。除了欧阳修老师,黄庭坚和秦观学生,都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名人。

苏轼和黄庭坚被称为师生恋,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书法上互相尊重,互相欣赏。朱勇提到一个故事:苏东坡的字是横的,黄庭坚的字是“竖的”。两个人经常互相开玩笑,嘲讽对方的性格。苏东坡说黄庭坚的话就像树梢上挂着的蛇,黄庭坚说苏东坡的话就像石头压着的蛤蟆,然后两人就一起笑了。

朱勇说,比如这次展出的《新年邮展》和《人来书报》,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季常的。"在众所周知的“狮吼”典故中,陈季常是一个害怕妻子的英雄."

陈季常和苏东坡是同乡,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友谊。在《宋史》中,他说自己是一个“以酒当好剑,以钱当粪土”的“任侠学者”。

“苏东坡曾为他写了一部方传:苏轼被贬黄州时,去了,邀他到家里做客。苏东坡进门时,看到陈家虽然四面高墙,但他家是一个自鸣得意的学校。苏东坡欣赏陈季常的淡泊气质。”朱勇说。

写故宫纪录片再现文物南迁的过去[/s2/]

我之所以熟悉苏轼在故宫的艺术成就和展览,是因为朱勇一直在写故宫及其文化。

2000年,他开始关注故宫。当时,我恰好是一部关于北京历史的纪录片的总撰稿人。“那段时间我整理了一些以前游览故宫的感受,想写一本书。”

几乎失控的他越来越关注故宫,出版了相关著作,如《故宫旧址》《故宫六百年》等,其中也涉及到故宫的历史和收藏。

不久前,朱勇翻了翻他写了多年的文字。“从第一段文字开始,到最后写完,这些文字跨越了20多年,还是相当少见的。20多年来,它几乎伴随了我整个写作过程。”

这些文字被编辑出版为《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朱勇称这是他目前写的最长的一本书。文字能真实反映这么多年的创作过程和内心感受。“不是坚持写作,而是喜欢写作。”

现在,朱勇正准备拍摄一部纪录片,讲述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在这段历史中,故宫有许多文物亟待包装。比如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第一文物的先秦十石鼓,也面临着迁址的问题。”朱勇说,文物从故宫向南迁移是故宫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1933年2月,在日军攻破山海关的关键时刻,19816箱、72包、15件、13捆文件、档案、书籍、古籍等文物分批南下。

在他眼里,这些文物暂时存放在南京,然后分批转移到四川。抗日战争胜利后,几乎毫无损失地全部运回南京,可以说是历史上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


标题:(文化)学者揭秘大文豪苏轼:他有着怎样的“朋友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