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8 04:48:02 阅读:

本篇文章2337字,读完约6分钟

人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疫情的反思,对分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回顾历史,大部分中国人都习惯了分餐制。

分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氏族部落的祖先是这样吃的。早期,材料极其匮乏。为了防止部落中的人饿死,食物必须平等分享和分配。很明显,平心而论,合伙制是最好的选择。

商周时期,虽然物质充裕,上层阶级也不用担心挨饿,但为了显示优越感和自卑感,还是保留了用餐制度,并与礼仪制度相结合。

《礼记》里有句话叫“礼之初,百味始”,周朝在餐桌上的规矩真是繁琐。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工具,餐具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每个人对食物和器皿的不同对待来区分食客的地位。

天子规格为“九鼎八鼓”,王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平民只能用。容器数量的减少,意味着菜品的种类也要减少,说明好吃的不能用钱来吃。

吃饭的方式也很特别:穿宽大的衣服,盘腿坐在桌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低矮的菜桌,桌上放着食物,桌子底下铺着宴席。宴席和宴席是垫子和地毯之类的东西,“宴席”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的。但是,当你以这个姿势吃饭的时候,饭后并不饱,也不累,真的不是很舒服。礼仪大于饮食。

这样就会有吃不完的人,就会有“白吃”的包装体系。“公粮博士”的仪式很明确。君主宴请其他国家的使节。宴会结束后,使节们离开,厨师们将把他们未完成的肉打扮好,送到他们的住处。

虽然后来礼仪和快乐崩溃了,没有人听李周的一套限制,但分开吃饭还是继续。“以梅绮为例”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成语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洪亮,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与妻子志同道合,非常相爱。“他每次回来,老婆都给自己夹菜,他不敢在洪面前抬头,说是。当时没有桌椅板凳,人们还坐在地板上吃饭。所谓“箱子”,就是一个食品箱,也就是一个用来吃饭的小茶几。洪亮和他的妻子非常相爱,以至于他们在工作日仍然互相吃饭,这表明分餐制在那个时候非常盛行。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逐渐融合,带来了饮食习俗的变化,“伪合餐”才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变化的诱因其实是家具。

游牧民族大多高大魁梧,性格奔放,无法适应中原的小桌小灯,于是高足席被带入中原。这种餐桌显然比坐在地上舒服多了,很快就流行起来。高桌大椅的出现,为分享餐点创造了条件,但此时只能算是“假分享餐点”。食物分配还是一人一份,每人吃自己的食物。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吃饭只是一种氛围。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生活富裕,人趋于外向,宴席众多,美食也有翻新。学者有“烤宴”,新科有“曲江宴”。冬有冷暖党,夏有盛夏宴。真的是三天小酌五天大宴。宴会较多,但礼仪的约束大大减少,人们在宴会中更加放松和自由。唐人在聚会宴席时,喜欢密切沟通,营造热闹的气氛。显然围着桌子吃饭,分享大餐的方式更适合这种心理需求。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敦煌石窟里有一幅唐代宴饮的壁画,画的是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两边是腿和凳子。凳子上,规规矩矩的男女面对面坐着。餐桌上摆满了大锅小灯,每人面前都有一副与勺子相配的餐具。大菜成为当时宴席的新潮流。

但是,分餐制并不是完全流行,而是分餐和分餐并行,在两者之间选择,全凭喜好。在名画《南唐韩熙载夜宴》中,韩熙载和其他几个贵族子弟面前有几个小桌子,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块一模一样的食物,碗旁有餐具,互不相混,但仍分餐。

要改变几千年来的同桌吃饭的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汴京餐厅摆放的大型桌椅,拉近了消费者与食物的距离,与今天的餐桌桌椅基本一致。图中的人在一起聚会,一起吃饭,很热闹。在家庭中,分享膳食的制度越来越普遍。在宋代墓葬壁画上,经常看到情侣同桌饮酒。

明清时期,分餐制完全定型,在饮食的背后,反映了中国人社会观的变化。盛宴活动不再是填饱肚子或者享受美食。交际色彩大大增强,劝人吃喝的宴席文化发达。

事实上,分餐制的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饮食水平不断发展,菜肴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显然很难适应食物多样化的发展。如果八个人吃12道菜,他们需要将近100个餐具来分餐,这不仅浪费了人力和餐具,还占用了一个很大的空房间。现在的西餐,吃饭需要地上一个菜,因为餐具太多,桌子摆不下。

当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一起吃饭真的很不卫生。这种争论不是在新冠肺炎肺炎或非典爆发后提出的,而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广泛讨论,甚至提出了“饮食革命论”。

这是一种废除用筷子和碗吃饭的方式,也是西方吃中餐的方式:每人两套餐具一起吃,避免疾病进入口腔。在有识之士的倡议下,新的尝试层出不穷。比如广州人在吃宴席的时候,每个食客“一菜一器”,类似于现代的西餐,但是价格昂贵,知名度有限。

相对成功的改革是公共卫生学家连德武较早的实践。1910年,哈尔滨发生鼠疫,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卫生。连德武明白,吃饭时吃东西容易感染病菌,“但从社会习惯和烹调中餐的方法来看,分餐制似乎不合适”。为了保险起见,他建议道太府的官宴采用“双筷制”,即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双筷子,一双喂饭,一双入场。解决了卫生问题,但是喂养方法很不方便。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因此,连德武建议在方桌上安装一个圆板,以铁柱为中心轴,使圆板旋转。用餐时,可以将菜品和汤放在一个圆盘子里,每样菜旁边放一勺或筷子,供大众使用,可以用来把菜拿进自己的菜里。这种方法只是改变了餐桌的形式,在菜肴中加入了一双筷子,简单易行,又不失中餐的乐趣。既解决了一起吃饭传播传染病的问题,又符合中国人的就餐习惯,于是“卫生餐桌”迅速流行起来。

(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卫生餐桌”是现在中国餐桌上常见的玻璃旋转餐桌的前身。后来,一些地方的餐馆开始使用一次性筷子,受到食客的欢迎和普及。

从分餐到分餐再到分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用餐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被中国人接受还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


标题:(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摆满了分分合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