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07:40:01 阅读:

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双辽太平鼓的传承人是姜殿海

双辽太平鼓,又名吉林单鼓,是一种带柄的单鼓。形状像一个圆形的风扇,周围是扁平的铁条,上面覆盖着驴(或羊)皮。手柄下端的铁环上有几个扭曲的小铁环,握手约半英尺,用皮条包裹。一些人在鼓的表面上画花和人物,而另一些人在鼓的框架上排列绒球或钉子。表演时左手握鼓,右手握鼓鞭(用红丝绒耳朵的竹子做成),一边跳舞一边敲击,鼓和小铁环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表演时结合舞蹈和说唱(即边唱边跳),所以是一种既有歌舞又有说唱的东北民间艺术。

(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双辽太平鼓历史悠久,流传明确。它诞生于唐朝之前,兴盛于清朝。吉林双辽,是农村老地方,夫妻生活的地方。《后汉书》记载夫妻居住的国家有“迎宾鼓”,《晋书》记载“与乐师共舞鼓”,可见这种灵感的来源和古代吉林人的生活。唐朝史书上也有曲鼓励和群舞的记载。今天的太平鼓有一个手柄和一个扇形。考古学家从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种类似今天太平鼓的物品,可以说是名正言顺。据几代太平鼓艺人介绍,太平鼓诞生于唐初。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率领军队向东行进到高句丽,用当地的风俗打太平鼓来祭奠大唐的阵亡将士。此后世代传承,流传于东北和关中。时至今日,唐朱尔郑东仍有太平鼓词。东北太平鼓主要用于祭祖、祈福、拜神等仪式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人们希望祈求天上的神佛和地下的祖先保佑他们的家园,避免疾病和灾难。它是东北满族和汉族祭祀和庆祝的歌舞形式。

(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双辽太平鼓的舞蹈丰富多彩,尤其是鼓的独奏表演更加突出。鼓独舞节奏复杂多变,鼓点短小清晰,像爆豆。打鼓技术也很高。我看到舞者手中的鼓时而抛起来,时而旋转,时而每只手打一个鼓,花样繁多,加上腰上的铃铛,毫无气势。太平鼓艺人随舞动,腰铃响,单皮鼓随腰铃弹,钟鼓参差不齐,真的很热很热情。另外还有霸鞭,打二节棍或者七节鞭。有时还夹杂着吞火、持刀、喊叫、叫喊。

(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表演时,大部分太平鼓艺人都穿着长袍,头上裹着毛巾,手持单鼓。他们由棕榈祭坛带领,每个人都帮助他们。有时候一个人唱一句或者一个人半句,配鼓。跑天门圈、死圈的时候还会打鼓、霸王鞭、七节棍等等。送神时,掌坛者穿神服(系云)和神帽(帽后有五色布,即红、黄、蓝、白、黑,代表五个民族),佩戴腰铃。

双辽太平鼓的整个表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站立鼓(行走鼓)和跳舞鼓。从开坛到跑圈,站鼓(走鼓)跑圈后叫舞鼓。架子鼓主要讲说唱故事,一个给一个,一个给一个。架子鼓主要是小鼓,还有其他舞蹈伴奏。

双辽太平鼓是民间艺术的独特瑰宝,曾在东北地区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这种民间艺术往往会消亡。幸运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专业人士陆续组织发掘,进行抢救,使这种民间艺术得以重生。

标题:(文化)边舞边唱的双辽太平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