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2:20:02 阅读:

本篇文章2260字,读完约6分钟

近年来,欣赏冰灯和雪雕已经成为人们冬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各大公园,还是在闹市街头,有趣的冰雪雕塑展现了东北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吉林市江城,冬天一直有挂冰灯的习俗。在电灯出现的前几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周年之前,商店和作坊里的人就开始拉瓦锅,全力制作冰灯。每当人们在黑暗中看到晶莹剔透的冰灯,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们知道岁月已经来临...

(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吉林,古称“吉林乌拉”,古称“沿江依川”。沿河就是松花江沿岸。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经秋坠千里。它浩浩荡荡来到吉林市,拐了个八卦形弯,然后转向北方。满语有个地方叫“造船厂”,意思是今天的吉林市。这里最大的特点是夏季河流平静温和,冬季马平川,形成独特的自然冰雪文化。冬天这条大河被严寒冻住,等于给松花江上游的山村铺了一条平坦平坦的通往吉林市的路。当年冬天过后,尤其是过年前后,很多人来到吉林市卖年货,沿着这条大道追上年货,然后拿着买来的年货回村过年。敦化市大山镇大山屯的木匠、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雪撬生产的传承人朱明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开着自己的雪撬去船厂(吉林市)过年。如果你问他“你还记得船厂什么”,他会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你已经记住了“船厂冰灯”。

(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冰灯是东北特有的民间乡土工艺品之一。看《吉林通志》、《盛京通志》、《吉林方志》,可以找到相关记载。造船厂有冬天挂冰灯的习俗,尤其是在一些买卖胡同和河南街的商店和作坊,每个家庭都在努力挂冰灯。

据吉林市文史专家皮傅生先生说,他的父亲皮之庆是造船厂制作冰灯的专家。

当时,皮之庆在河南街大东门经营“三合一”生意,是一家专门经营从京津运来的鞋帽的鞋店。“三合顺”旁边是专门做黑白马口铁产品的“天庆德”,对面是五金商行“青云斋”。这些商店和作坊有悬挂冰灯的传统。

在电灯、洋灯、汽灯没来船厂的年代,人们打心底里热爱冰灯。造船厂的人之所以爱做冰灯,是因为大江出冰,寒气成冰。

据日本摄影家拍摄的《清代实录》记载,冬天,商店让人在河上切冰取冰,放在网绳里挂起来,放上蜡烛当冰灯。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冰灯,就是土盆冰灯。首先,在陶罐店买回陶罐(陶罐),装满水,放在院子里的窗户下面。晚上盆水结冰。第二天一早,人们打碎了陶碗,取出里面的冰块,在里面放上蜡烛,做了冰灯笼。有些在冰一夜之间上升后被冻结并破裂,成为冰灯...

在那个年代,陶罐非常便宜,非常适合制作冰灯。但是如果消费大,成本也要考虑,所以河南街的一些买卖双方就形成了一个习惯——集体开车,去东门外的“瓦盆窑”。这样冬天做冰灯的陶罐只能以成本价拉回。

大约100年前,吉林人对冰灯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据皮傅生介绍,当年腊月二十三年之前,上河南街东门“瓦盆窑”的车主们要先统计每个买家家的瓦盆数量。皮福生说,他父亲出去帮每个买家和卖家拉Wapen。当“三和顺”车来到街上时,人们去他父亲那里报告陶罐的数量:

“天庆德”是五十个陶罐!

“青云斋”就是60个陶罐!

“和兴龙”是80瓦盆!

……

年前的造船厂河南街,是陶罐的世界,冰灯的世界,是每一个吉林人美丽而难忘的冰雪文化童年!难怪山人提到造船厂,最难忘的就是冰灯。

那时候的冬天,从第一个冬天开始,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各种胡同的人,尤其是河南街的店铺,开始陆续挂上冰灯。灯的亮度和晶莹的冰让冰灯更亮更漂亮。

这时,你可以看到吉林市的大街小巷金光闪闪,令人动容,整条街灯火通明,行人流连忘返。最喜欢看冰灯的是孩子们...

皮傅生清楚地记得,在那些日子里,包括“三和顺”,买家和卖家不仅喜欢在前院挂冰灯笼,还喜欢在后院挂冰灯笼。他家后院的冰灯吸引了一群群的孩子来观看和玩耍,因为通常人们不会点亮他们的后院,但是当新年到来时,冰灯照亮了后院,给人一种新奇和快乐的感觉。

人们知道岁月流逝。

当时,造船厂的人们习惯用松花江的冰制作各种生活设施,如院墙和冰库(储存食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冰灯。当时,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点着油灯,油烟把房子熏黑了。不过冰灯是不沾油烟的,所以一过年,大人就带着开心的心情给孩子做冰灯,孩子就开心了!

你也可以用水桶和篮子做冰灯。熟练的人还会在冰灯上放剪纸来烘托节日气氛。皮之庆、皮傅生和他的儿子曾经把他们亲手做的信和鲜花贴在冰灯笼上,它们非常精致。如今,制作冰灯的工艺已经传到了皮福生。

皮傅生记得,如果河南街上的商店都不挂冰灯过年,就好像他们没有心思过年一样。父亲在做冰灯的时候,经常会邀请一些朋友,比如直隶协会的文史专家,到他家讲过去,议现在,品尝冰灯。皮·傅生在旁边看着,听着。后来成为冰灯制作的传人,成为造船厂文史专家。他说他的文史知识和冰灯文化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这种利用松花江的冰和吉林北部寒冷的气候制作冰灯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末期。因为来吉林市的外国人很多,带来了各种蒸汽灯、gaz灯、电灯,电灯也渐渐流行起来,于是有买卖双方跟风挂洋灯,无视松花江的冰灯。但是在吉林民间,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习俗。80年代,吉林江南公园举办冰灯展。当时连哈尔滨、沈阳、北京的人都来吉林看冰灯,更不用说长春的人了。然而哈尔滨却成了冰灯文化之城。其实冰灯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吉林市。

(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当年造船厂的人冬天还会收集冰块,藏在地窖里,把稻壳一个一个的放进去,夏天再拿出来做糖球大小的冰块。勤劳的工匠们提着“猪腰筐”在北山庙会和吉林市的大街小巷高呼:“卖冰,大冰!冰凉的大块冰块!”这个古老的习俗是吉林冰文化的生动民间记忆。

(作者曹宝明,文化学者,吉林省民间文学艺术协会主席)


标题:(文化)吉林冰灯文化的民间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