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01:16:01 阅读:

本篇文章7343字,读完约18分钟

《飞翔》、《金鹰》、《木兰花》是中国电视的三个奖项。其中《木兰花》定位为专家奖和专业奖。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剧导演之一,郑小龙第三次担任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

采访他时,他讲得很详细。一个题目,引用经典,抛出观点,举例证明。没必要问他为什么用这种风格说话,因为他的电视剧都给出了答案:强调真实细节的人,忍不住要建立起庞大的知识库和复杂而精密的操作系统。

玩耍就像生活。这些真实的细节,让看剧的人,能在郑小龙的剧中看到生活,看到自己。这种剧自然受到大家的喜爱。就像郑小龙自己对经典的评价一样,能被大浪淘沙留下来,被一代代普通人观看的作品,都是精品。

剧如人生,让你从剧中看到你的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是精品

郑小龙本人获奖无数。他曾经低调骄傲地说:“我都不好意思提奖项了。”事实上,他已经在三个奖项中获得了大满贯最佳导演奖,包括2008年凭借《金色婚姻》赢得手臂的《木兰花》和2012年的《皇宫里的皇后》。他觉得奖杯不如口碑好,但同行和普通观众都愿意给他赞,称他为“炸药制造机”。自1990年他成为《渴望一万人的空巷》的制片人以来,他的“爆炸”持续了30年。他的电影《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米月传奇》和《急诊医生》都无愧于“现象级”。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采访他时,他讲得很详细。一个题目,引用经典,抛出观点,举例证明。没必要问他为什么用这种风格说话,因为他的电视剧都给出了答案:强调真实细节的人,忍不住要建立起庞大的知识库和复杂而精密的操作系统。

玩耍就像生活。这些真实的细节,让看剧的人,能在郑小龙的剧中看到生活,看到自己。

这种剧自然受到大家的喜爱。就像郑小龙自己对经典的评价一样,能被大浪淘沙留下来,被一代代普通人观看的作品,都是精品。

我的家乡总是上海

青年报:你和白玉兰奖有很大关系。组委会再次邀请你担任评委会主席,更何况你四次被提名,两次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你觉得上海怎么样?

郑小龙:我自己两次获得导演奖,《金婚》和《后妃入宫》。但我与白玉兰奖的缘分不止于此。2004年白玉兰奖邀请我担任评委会主席,然后2009年又做了一次,所以比较熟悉。这个奖项是专业奖项,与其他两个奖项不同。今年有很多好电影,这是对评委的考验。

至于上海,我其实是上海人。虽然我出生在北京,但是我爸爸是上海人,所以不管我有什么资料,我的籍贯总是填在上海几十年。只是我妈是东北人,家里不会说上海话。到目前为止,我几乎听不懂上海话,但我在上海有很多亲戚朋友,所以我对上海有很大的感情。

除了血缘关系,我还喜欢上海本身。曾经想写一部剧叫《两个人的上海》,从一个小人物开始,讲述上海几十年发展的故事。(记者注:2015年,郑小龙、王立平宣布合作电视剧《两个人的上海》,从浦东开发开放开始,跨越20年,讲述的是海纳百川的上海故事。)他们准备了很久,最后还是失败了,被另一家公司抢走了。但因为这部剧,我对上海有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青年报:你曾经说过你有上海情结,那么你喜欢和看重的上海特色是什么?

郑小龙:我是做电视剧的,和上海电视台以及很多上海影视公司合作多年,让我更了解上海。上海不仅现代时尚,还包含了上海人的契约精神、热情和包容。上海在中国当前形势下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愿意来上海,和上海的朋友合作,为中国影视剧做点事情。

青年报:听说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看完之后很累。

郑小龙:很累。我不知道大家对获奖结果是否满意,但我确实以我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来评判。今年入围的作品质量都很高,评委之间的争论也很多。有些作品可能前些年得过奖,或者能出几个“双黄蛋”,但是我们都不愿意出“双黄蛋”,所以很累。令我欣慰的是,我来当评奖主席已经十几年了,评奖依然不受任何干扰。当然,凡是干扰我的,我都不在乎。对我没用。我有自己的原则和原则。下次还是希望不要当评委,但是希望把作品带到上海,提名或者领奖会更舒服。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青年报:据说你是个“炸药制造机”,曾经有人评论你,说“每次踩一个点”。这大概绕不过皇宫里的后妃吧。如何看待这些评价?

郑小龙:人家说我总是踩在当场,我从来没有自觉踩过。其实几代观众口味不一样,你的题材也不一样,但是你一步一步,一遍又一遍的踩下去,又意味着什么呢?解释人性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只要你讲了人性本质的故事,人们就会随时关注,不管多少十年后。其实电视剧讲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说说人和人性中一些更深层次或者更有趣的东西的关系。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很有趣,普通人的价值观也很有趣。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受众,虽然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我很少考虑所谓的“聚焦”。因为我觉得电视是大众传媒,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接受。如果有更多的人喜欢,你必须考虑大多数人的认知,包括他们的情绪,以及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认知。比如一夫一妻制是流行的价值观,一夫多妻制只能被少数人认可。大多数人都想专一,希望过一辈子。所以你总是歌颂一夫多妻制,是吗?这不是普及。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我拍《后妃入宫》的时候,其实是在批判一夫多妻制,揭露封建皇族落后黑暗的婚姻制度。这部电影来到美国,美国人就能理解,他们的广告词是“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反抗整个大清帝国的弱女子”。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能看出这部剧是对封建社会的反叛和批判,而中国有人说是“宫斗剧”,我想我就是不明白。我觉得这叫文盲,叫无知,叫无知。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2我所谓的踏地成功,就是对人性的挖掘

青年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总是搞爆款,应该是你做的题材比较多元化。大家都说古装剧、古装剧、现代剧都可以做出郑小龙的风格。现在网络发达了,似乎每个人都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个性化。你怎么看待个性化审美?

郑小龙:我觉得这几年有很多奇怪的定义。之前说写工厂是工业题材,写农村是农村题材,可以,但是编年体剧特别有意思,不知道什么是编年体剧。清朝是不是没有那个时代?再进一步,就没有年龄了?顾名思义,这些都是很大的不科学,因为这种不科学导致很多东西不科学。

其实真要分的话,可以说是警匪片或者科幻片,定义一下就够了,更科学。

个性化的审美风格是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量巨大,所以允许更多的创作者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审美思维。此外,从技术上来说,它可以携带更大的空房间,包括拍摄,如尖端的照明技术和摄影技术,这为在线戏剧创作的个性化带来了很多可能性,下一步将是5g技术的应用。另外,它是网剧的资金来源,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单芯片收费、会员收费等。,这也使得网剧有更多的资金给这些想表达自己个性的创作者空.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个人当然也喜欢个性化。谁不喜欢他们作品的个性化?

青年报:听说你今年也收到了一个叫《功勋》的主题作品?拍这样的题材是什么感受?

郑小龙:现在我们正在做这件事,这是广电总局交给我们的任务。连“立功服务”这个名字都是广电总局直接杜撰出来的。刚开始犹豫,不想接,不是因为是总局的“命题作文”,而是分配任务的时候感觉不太好。但是,当我真正理解了这些功勋人物的故事之后,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总局要我立功勋,让我来当这个题材的导演——如果你真的热衷于这件事,你会觉得你需要立一部有趣的,振振有词的功勋,因为他们真的为国家,甚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你就像屠呦呦,他发明的青蒿素每年可以拯救全世界数百万人。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以解决多少人吃饭的问题?比如国内氢弹核潜艇之父,他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的重型武器,对中国的自力更生起了巨大的作用。再比如沈吉兰。20世纪50年代初,她首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后来,她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的男女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这些立功立业的人怎么表现好?只有把这些科学家的性格拍出来,才能成为一部合理好看的电影,如果不刻意抬高标准,说人话,做真正体现他们内心思想价值的事情。所以,虽然一开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任务,但是当我们从下往上调查了解这些人物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在当时并不是“不同的人”,他们只是专注,只是“一根筋”。这些都是人性,非常非常有趣。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青年报:你说作为法官,你最在意细节的真实性?在之前的采访中,你一直强调真理这个词。这在你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郑小龙:我对电影的审美要求——细节的真实。没有细节的真实性,电影的完成就有很大的问题。我认为一部电影需要被公众接受。如果细节不真实,剧情的虚构就不会被观众接受。我说的细节,是指把握整个影片的细节,包括人物、艺术家、摄影等等。

我们需要的一种创作态度是现实主义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如今,在许多古装剧中,有一种现象模糊了真实的历史朝代,那就是空.为什么?原因有很多。如果是真正的朝代,历史学家可能会在你被提交审判时认为你不符合历史真相;在播出的时候,很多人倾向于把文艺作品当成真实——这可能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他们简单地模糊了时代背景,最后得到越来越多的空.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即使拍古装剧,我也觉得是抱着现实主义的态度拍的,而不是编的。《宫中后妃》,看过小说吗?小说本来就不是这样,是一个没有朝代的宫廷爱情故事。我们放在雍正时期,有一个真正的王朝。为什么放在雍正?因为雍正是一个勤政皇帝,导致后宫中后宫人员的竞争——由于不可避免的封建婚姻制度——这一点毋庸置疑,故事有了真实的支撑。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很多细节才能做到真实。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3爆款剧的生命力在于细节的真实

青年报:两年前你拍了《急诊医生》,很多人说很多情节符合今年疫情。(记者注:影片第26集,蒋晓琦医生发现一名从非洲回来的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后续剧情与今年的疫情非常相似,因此该片被网友誉为魔幻片。)当你回顾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什么新的意义?

郑小龙:你看,这是一部写实电影,注重细节!所以,它一直有生命力,直到现在。如果是我编的,我编不出小说冠状病毒这个词。所以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时候,我们当时的话一字不差。所以当疫情爆发后人们发给我的时候,我惊讶于“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冠状病毒在生活中是真实的。创作这部作品的人是罗殿典。她是急诊医生,所以很专业,对医院急诊部的这些故事了如指掌。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也反复关注细节。包括给病人打针、抽血、止血、手术,都被真正的医生护士的手代替了。他们的动作很专业,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最后没有拍一部医学偶像剧吧?故事与生活紧密结合真的很重要。

青年报:那么细节的真实性是爆炸的必要因素吗?另外,正如你在之前的采访中所说,奖项从来都不是创作的唯一追求,要创作出高质量的产品。在你心目中,爆款和精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很多从事影视行业的年轻人分享?

郑小龙:真的很难爆。没那么容易爆炸。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任何一部影视剧的拍摄都是如此。爆炸必须经过多年的沉淀或努力才能产生。你看《红楼梦》。曹雪芹写了一辈子,就成了爆炸。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要想着爆炸,要想着做精品。对于年轻人,可以考虑一下。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什么是好作品。在社会上,我们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好作品。从《战国策》、《史记》,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目了然哪些是精品,哪些不是。

什么是精品?大浪淘沙,历史留下的是精品。这些人类文化的巅峰之作,与获奖无关。几代人去看,甚至几代人喜欢研究,就像《红楼梦》一样,甚至形成了一门科学叫“红学”。

毛泽东同志称《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镜子,列宁称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沙俄时期农奴制的镜子。你想想,托尔斯泰是怎么认识列宁的?你从哪里知道农奴时代的历史断代知识?曹雪芹是从哪里知道封建社会这个词的?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真实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人和事。后人回来发现他们刻画了一个很好的形象,揭示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他的作品可以被后人填充新的内容——可以被观众认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这是一个好产品。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4网剧是一种趋势,以后我会拍一部超级网剧

青年报:你导演的作品主题丰富。你有自己喜欢的主题吗?你会尝试更年轻更时尚的东西吗?

郑小龙:有些导演更喜欢拍一种题材。我只是不喜欢拍一种题材。我愿意尝试各种科目。比如海外题材拍了纽约的《北京人》,家庭问题拍了《金婚》,服饰拍了《后妃入宫》。还拍了农村和医院的照片。对我来说,每一个新题材的创作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感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会把我自己对这段人生的认识或者我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生感悟放进去,这也是我很难停留在同一主题上的原因。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希望电影里有点营养。看你片子的观众放弃了吃喝玩乐看你东西的好时光。你一点营养都不给人,是吗?观众在看的时候,其实是会思考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观众,不会只看这个东西,他一定会思考,有自己的吸收力。你告诉他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如果他觉得真的很好,他会喜欢的,尤其是和他对社会,对美好,对价值的认知一致的时候。这需要创作者保持敏感。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至于时尚题材,我觉得我不够时尚。但是我在努力拍一部超网剧。

青年报:这次白玉兰奖给电视剧单位的评选增加了网剧。我们知道什么是网剧,但是这个超网剧的概念和体积是什么?

郑小龙:我一直觉得网上播的和电视台播的不一样,都是电视剧。可能平台不一样,反过来对制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是还没有表现清楚。比如拿超网剧来说,制作更大的作品,播出时间和电视台不一样。比如互动网剧,根据观众需求快速制作,多线程多角度,可以直接与观众互动。技术上的不同,使得制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同。我觉得这是一部真正的网剧。现在所谓的网剧只在网上放,还是电视剧。目前并没有因为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制作和观看的方式。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超网剧,我的理解是表达形式或播出形式不同。比如一部电视剧45分钟,需要一个小时,或者播放频率超慢。美剧也分超级和非超级。比如你看过的《老友记》,在多个拍摄场景之间切换很常见,但《权力的游戏》甚至是一部超级网剧。

我现在在做剧本,他们想让我拍成超级网剧。它是一个大题材,一个所谓的历史传说,它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有创作。它的历史意义特别重大,因为我觉得我很难想象拍一个没有任何营养的东西。我不说价值观,但无论如何,你在各方面或审美上,或在表达你的精神境界上,表达你对人格和人的尊严的深切感受上,或多或少都要有营养。至于播出形式,希望是周播,而不是一天两集。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我也很看好网络直播的风格,未来肯定会取代现在的电视直播。像hbo、华纳兄弟和迪斯尼这样的海外国家正在做他们自己的网络广播,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网飞的影响。技术进步必然会带来不同的风格。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方向。生产力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青年报:但是在网络广播时代,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弹幕,双速观看。还有人在争论长视频和短视频,认为碎片化的短视频会改变下一代的观看习惯。你觉得这些新东西怎么样?

郑小龙:网络广播和电视广播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及时反馈。弹幕就是这样的反馈,虽然我觉得有点开玩笑。但是反馈很快,这是电视台永远做不到的。但是这些技术应该会带来拍摄方式的差异,产生一个先进的剧组,目前还没有。

至于双速观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看?看别的!我觉得还是有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让他们忍不住看,怕第二天没话题,不能和别人聊天。

对于长视频和短视频,我觉得不是按长度来比较的。比如小说和短篇,各有各的优点和需求。受众可以被吸收,也可以被丢失,碎片化的信息也是需要快速处理的。最重要的是内容。影视剧,无论长短,都要有思想性,要有社会热点,能在大街小巷引起情感共鸣,让观众坐在座位上,有情感联系,才有价值。

但是,有一个现象,我认为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划分受众”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些网络更好的赚钱方式。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己喜欢什么,就会被推自己喜欢什么。如果单纯分析裙子、化妆品或者任何商品,都很容易做到;如果只是推这类文艺作品,比如电影,那也勉强没问题。但是现在我喜欢这种观点,你可以给我这种关键词,只能逐渐固化我的认知,带来整个社会观念的固化。这种“专注”,我觉得,起到了撕裂社会的作用。

(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青年报:不管是真的还是炒作的,现在视频平台的竞争导致每年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现象性”和“爆炸性”,但也有一个现象性的水平,就是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每年都有大量的库存和积压。随着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爆炸上,这种积压会越来越严重吗?

郑小龙:积压的事情我无能为力。特别是前几年,我们盲目投资。很多资本认为影视剧能赚钱,所以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在做,门槛很低。很多质量很差的片子自然积压。那时候我一直说一年拍16000集。每天要播多少集才能播完?市场不成熟到这种程度。你让别人每天除了看电视剧什么都不做吗?

我们都在谈论从电视大国走向强国。美国是电视剧大国,也是电视剧强国,一年只出四千多部电视剧,很多都是爆款。我们有多少次了?

很多人觉得我们强大是因为电视剧的流行,但现在的环境也让我们反思。看看我们用的设备,基本都是国外进口的,连生产软件都是进口的。这个行业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是很初级的。我们需要发展一整套能提高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系统。这叫工业化。现在有了票房和收视率,这不叫提振gdp。

郑小龙,1952年11月30日出生于北京,mainland China著名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制片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黄金婚姻》《宫中皇后》《红高粱》《米月传奇》《急救医生》和电影《刮痧》《图兰朵》,都有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

郑小龙真正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爆炸机器制造商”,1990年在情感剧《渴望》中担任制片人,然后在1993年因与冯小刚共同执导《北京人在纽约》而受到关注。2000年,话剧《刮痧》获北京十佳工程奖。

作为导演,他获得了无数奖项。在中国电视三大奖项中,他获得了最佳导演大满贯奖。2008年,白玉兰奖获得第14届上海电视节金婚最佳导演奖,2012年第18届上海电视节皇宫皇后奖,2009年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行奖金婚最佳导演奖,2016年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米月传奇和红高粱最佳导演奖。


标题:(文化)郑晓龙: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精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