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21:12:01 阅读:

本篇文章6493字,读完约16分钟

撰写《大秦帝国》的作家孙皓晖来济南参加首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并作为主旨发言人作了“先秦文明对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的报告。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再一次倾尽全力为“大秦帝国”奔走。

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让我们想起了秦朝的大斗争精神:统一国家,传播文明,活在世界文明的中心。孙皓晖说,想到这些让我觉得我应该带出那个时代的精神。

孙皓晖是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大秦帝国》戏剧版和小说版的火爆,再加上网络游戏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品的酝酿,与火爆的《ip》相比,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大秦帝国的ip”热潮,只说明观众和市场认同作者对大秦帝国的“崇拜”。这种“崇拜”是怎么产生的?恐怕得从作者那里找。8月,孙皓晖来到济南参加首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作为主旨发言人,就“先秦文明对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报告,记者随即与他进行了交谈。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再一次倾尽全力为“大秦帝国”奔走。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大秦帝国成了ip,没想到”

8月,随着孙皓晖先生的到来,一个惊人的合作计划“浮出水面”——他正与山东某出版社合作打造“大秦帝国”网络游戏。合作细节双方不便透露。但从图书到游戏行业,合作双方都是“跨境”,显然是谨慎的。

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大秦帝国》突破了图书和影视剧的范畴,开始进军更广阔的文化产业领域,目标是更有活力的年轻人。

“跨界”的自信来源于20多年前出版的小说经久不衰的口碑和人气。

《大秦帝国》共六部小说,包括《黑裂变》、《国民生活》、《金哥马铁》、《牟阳春秋》、《铁血文明》、《御烟》共五百多万字,全方位展现了秦从诞生到灭亡的历史进程。四部电视剧已经拍摄播出。其中口碑很好的《大秦帝国裂变》在网络播出平台上已经播放了两亿多,最多一集就收到了近两万条弹幕。

小说《大秦帝国》也因为四部同名电视剧的走红而走红。现已重印一版,不同出版社有不同版本,如修订版、插图版等。最新版本是世纪文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的《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993年,当孙皓晖先生开始写《大秦帝国》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痴迷于“大秦”,1998年,孙皓晖甚至辞去西北大学法学教授一职,致力于创作《大秦帝国》系列小说。2008年4月,他终于出版了这本504万字的巨著。

大秦帝国创建至今已有26年。七十年代的今天,头发花白的依然在心中为“大秦”奔忙:不断回应大家对他“美化暴力秦”的质疑,不断挖掘整理那段历史,努力“正名”,组建自己的影视团队。创作一部新的影视剧...

与历史判断中常见的“以暴制秦论”不同,切入秦的角度,是为了再现大竞争时代的热血精神。这让喜欢这部小说的人兴奋不已,但“美化”秦的问题却从未消失。对于这个问题,孙皓晖坦然面对。

“我不表白对大秦的爱。”在小说序言中,他说创建大秦帝国的信仰基础是“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这样伟大的国家是绝无仅有的”,他甚至直言“我对大秦帝国有着神圣的崇拜”。

他深爱着,所以不允许他犯任何“错误”。当第二、三部电视剧的口碑遭遇滑铁卢时,他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一样“站起来”。

《大秦帝国的纵横》和《大秦帝国的崛起》的反响平淡。两个人都很不满意。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与原著偏离太多。”孙皓晖说《大秦帝国》第一部是他写的,第二部开始后就没有参与了。第二、三部电视剧和《大秦帝国》原著的故事重复率不到10%,这不仅是对历史实体的扭曲,也是对小说《大秦帝国》的扭曲。

“不表现那个时代的铁血精神,用油腻的方式写宫廷阴谋,是违背我们的价值观的。”孙皓晖说出了他的想法。与剧党的合同到期后,为了在脑海中还原这部“精神本位”的作品,孙皓晖“上阵”改编剧本,还原他心中的“大秦”,让历史剧回归银幕。

"现在有些古装剧是肥皂剧."孙皓晖认为,中国电视屏幕上的古装剧充满了宫廷斗争、阴谋论、多角度爱情等,更多的是肥皂剧。“历史剧”最重要的使命是积极的价值观。

如何判断“历史剧”,孙皓晖认为:“从故事框架来看,写出来的历史至少有70%左右应该是真实的。如果我们自称是历史剧,写半虚构半真实,那就不叫历史剧。其次,历史人物一定要真实。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书和考古中发现的一些东西。他的籍贯在哪里,出身如何?比如他出身贫寒,我们写不出有钱,这些肯定是真的。”

大秦帝国的创建就是为了驱散历史的烟雾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秦国面临亡国之祸,列强环伺。从秦孝公开始,它有一条蓝色的道路和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改革计划。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横扫六合,统一全国,但盛极而衰,迅速衰落。

孙皓晖从商鞅变法开始写作,一刀,熟练,再熟练,逐渐建立起战国三百多年的历史框架。其中秦朝的兴亡,你将何去何从的性格,更触动人心。

大秦帝国前后用了16年。回忆起帝国兴衰的创建过程,孙皓晖感慨万千。

“从1993年秋天开始,我在《大秦帝国》的职业生涯就以1997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我主要是创作136集的电视剧本。”孙皓晖说,1997年,他因为要去甘肃考察有关秦帝国的资料,在兰州住了一年。在那里,我完成了136集电视剧本的收尾工作,开始准备写大秦帝国关于秦始皇的内容,这是整套书的重点章节。1998年后开始创作《大秦帝国》一书,一直到2008年4月,大秦帝国全套书籍出版。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所有的历史叙事都是当代叙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历史,历史写作是由现实驱动的。用小说的方式写历史是逃不掉这个规律的。对历史的挖掘源于对现实的思考。孙皓晖说,最大的社会危机是自我危机。如果我们迷失在自己的文明中,那是非常危险的。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历史让我们想起了秦朝的大斗争精神:横行天下,一统天下,传播文明,活在世界文明的中心。想到这让我觉得应该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拿出来。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孙皓晖认为他对这场社会危机的理解是相对清晰和自觉的。这场危机必须克服,我们应该从历史传统中寻求信心。未来还没有成为现实,所以我们不能空认为,为了恢复信心,我们必须回到历史,看看我们的祖先走过了什么样的山川,经历了什么样的危险和危机。要知道,今天的危机并不比过去的危机严重多少。为什么我们没有信心?

“这种思想要想传达给社会,通过史实反映出来,就必须通过作品来实现。也就是在这个概念的支撑下,我写了《大秦帝国》。”

这可能是因为他很早就从事法律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孙皓晖开始研究中国的法制建设,然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北大学当了十多年的法律教师。他在西北大学任法学教授时,出版了《黄金农业帝国——中国经济法制史》。

在历史的迷雾中,孙皓晖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解释秦帝国文明体系的本质:法治。他认为,如果不进入法学领域,你对秦的理解肯定不会完成第一个理性判断——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一个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伟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这样伟大的帝国是绝无仅有的。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唯一的古典法治社会。秦横扫六国,秦朝最大的历史功绩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统一文明,社会法治。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法治”对秦的解读无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大秦帝国的小说和电视剧更是引起了诸多质疑。按照现代法律观念,或者更准确地说,西方法律观念,“中国哪里有法治社会?”

对此,孙皓晖不同意。“战国法家提出的性恶论、司法决定论、底线论、国家信用论的实质是什么?他们为中国的法律文明奠定了怎样的理论基础?战国时期的普遍改革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实践?”他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它们都指向“秦统一了中华文明”。它最大的历史基础是法治社会,它用法治社会的理念统一了中国。在大一统的文明中,最大最实际的工作就是把秦律推向全世界,建立法律秩序。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作为一部以澄清历史迷雾为基础的文学作品,人们自然有理由认为它首先是观念。因此,对于商鞅等历史人物的过度美化和小说中个别人物的脸谱化存在诸多质疑。孙皓晖对此非常冷静:“大秦帝国是一部以精神为基础的作品。如文章所说,我很欣赏这种精神。文若没有办法,为什么人们会尴尬呢?”

大秦帝国造就了一批超越以往小说的人物。根据电视剧的统计,如果每部电视剧有70个角色,那么六部电视剧就有四五百人。孙皓晖说,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大秦帝国》和《三国演义》在处理史料七分三分的方式上是一样的。它有虚构的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方面。

大秦帝国的魅力在于对丰富历史的叙述。据部分网友统计,大秦帝国知识叙事约有100万字。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叙事来渲染气氛,营造时代氛围,读者在自己的脑海里也不会觉得这是战国时代。

“我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把大秦帝国当成历史来读的时候,里面全是文学。当你把它当作文学来读时,它就充满了历史。”孙皓晖说。

找回我们丢失的历史遗产

天空布满星星,照亮了广阔的天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孕育了中华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争鸣。当他来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时,孙皓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多次提到要肯定多元思想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事多,天下大争”;“凡有血有肉,皆有争”。韩非子和晏子的这两句话,可谓战国精神的极好概括。在孙皓晖笔下的秦帝国时代,革新者生存,保守派消亡,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改革高潮汹涌而来,催生了长江的不断变迁,使得中华文明涓涓细流全面汇聚,重新整合,蓬勃奋进,创造了一个壮丽积极的文明源头,使中华文明达到了未来两千年无法达到的高峰。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我深深感受到,深入发掘秦帝国的历史精神,为现在的时代重现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具有精神价值。”

“我们不能根据写史书的个别理论家所作的历史评价来理解这个法治社会,而应该根据历史实践所产生的效用来判断。”孙皓晖说,秦朝对法治的概念和法律框架的构建的论述非常明确。例如,在商鞅的《尚军画策》中,司法标准是非常明确的。“国家的混乱也是非法的”——国家的混乱不是法律造成的,法律永远不会要求混乱无序;“所有国家都有法律,但没有一定要做的法律”——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阐述,意思是说任何国家都有法律,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制定出一套能让法律自动运行的法律。法律是由人和国家权力机构组成的国家机器完成的;法律制度能否实施,取决于它的实际操作,而不仅仅是使之足够。所以商鞅最后的结论是“法必明,令必行”——法律才能全面实施,法律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商鞅的司法本位思想和秦帝国的司法本位实践时期,西方仍处于古希腊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秦朝的法治观念和历史实践比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发达得多。面对这样的历史真相,有必要说中国没有法治的历史基础。这样合适吗?”孙皓晖有点激动地说,秦帝国灭亡后产生的历史烟雾和历史真相在秦帝国的抹黑中被彻底遗忘了。我们现在就应该挖掘出来,作为一个优秀的历史传统,完全符合历史实践。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我们想找回我们丢失的历史遗产。"孙皓晖说。

其实很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被神化的古希腊文明其实很水,很大程度上是西方自己“造神”的运动,有些历史发现很难成立。但欧洲一些新兴帝国迫切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祖先”,大肆包装古希腊文明,将其提升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祖先”。在这种强大的宣传下,古希腊文明也演变成了今天人们心目中西方文明的源头。

孙皓晖认为,《论通秦》是一篇论述中国历史上秦灭亡的经验教训的非常重要的历史论文。但就历史实践而言,贾谊在《论通秦》中对秦帝国的评价仍然是肤浅的。《论通秦》的最终结论是“仁义不敷,攻守之势异”,从根本上否定了秦征——仁义不敷,这就是秦征的暴政论。但是,秦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章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和具体解读,只是基于攻防策略的一个大概的回答,可以有多种解读。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秦的灭亡,我在《大秦帝国》里做了很多论述,我用八个字总结了秦灭亡的原因:求治太急,没有办法应对。”

也就是说,秦国统一中国后,并没有治理统一国家的经验。第一次统一这么大的国家,全国统一,制度统一。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危机是什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秦帝国在统一中国之后,能够达到后世产生的巩固政权的政治经验和意识,那么秦帝国可能是另一种气象。

■记者笔记

写年轻人感兴趣的作品

白发苍苍,目光犀利,精神旺盛,一张嘴滔滔不绝。听声音,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70岁的老人。

孙皓晖的头衔很多,最常见的是“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作家”,其次是“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国文明史研究所所长”,还有一点提到“老秦”。

孙皓晖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这里曾是早期秦国的核心地区,即所谓的“老秦”,距秦国最早的都城溧阳(今阎良区五屯镇官庄村)仅数十公里。秦国修建的郑国渠(今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他家门前流淌。据说当年灌溉的时候,生产队会派有经验的老人带着一群少年巡渠进山。一路上露宿,老人讲了许多与秦汉有关的故事。

梅园镇,与他的故乡相邻,也是秦国大将王坚的故乡。孙皓晖说,他年轻时每次去那里拉煤和探亲,都会听到许多关于秦朝的故事。

老秦和孙皓晖的生活是血脉相连的,哪怕是千年之后。所以,当他谈到“中华文明的真正源头”时,他充满了怀旧的激情:中华文明的浩瀚无垠,山川峡谷的纵横交错,以及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无数沟壑、黑洞和变形,让每一个试图在其中遨游的探险家都唏嘘不已。当我潜入十六年本土文明的伟大时代,蓦然回首,我们文明的永恒本质也在我的脑海里。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秦离现在很远,史料所剩无几。孙皓晖用500多万字的篇幅写了这部小说。它除了长期滋养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情怀外,更多的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评判秦在文明史上的地位,赞叹其伟大的创造力和文明底蕴。这是一个我们既热爱又尊重的时代。”

“女性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出现得较少。都有历史参考吗?”对于记者的提问,孙皓晖表示,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是《大女人》的主打剧,相比之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男剧。但也有鲜明的女性角色,大多是虚构的情节,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衬托主要男性角色。

记者注意到,《裂变》中明显的女性角色是荧玉公主,她是商鞅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当派使者到魏打听消息时,公主邀请自己陪同保镖;王子犯法时,商鞅要求公主把儿子带回来;嫁给商鞅后,我决定去找被流放的太子...这些细节完美刻画了这位秦公主的性格:国家有难,哪怕是女儿,也很难保得住法律,哪怕是自己的亲哥哥。也可以做正义;哥哥病重,给哥哥找老婆;情人在狱中,渴望奔跑,以致呕血白发...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这种女性角色是不是太完美了,不符合男性的想象?面对记者的提问,孙皓晖表示,中国历史上详细描写女性人物的作品很少,秦女性有着独特的情感处理方式,这方面的小说很多,也是为了弥补历史的断点。

“让我特别欣慰的是,现在大家对秦的认识都变了。”孙皓晖说,在全国历史和人文领域,对秦的认识越来越积极。如果大秦帝国能够引起读者对战国精神和战国性格的反思,重新审视“大斗争精神”和“大开计划”的风格,重新评价中华文明的真正源头和秦帝国的罪恶,那么我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现在书市上历史小说很多,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重伤。孙皓晖对此非常生气。他说,中国历史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创作理念的阴谋论和庸俗化,二是历史观的陈旧。当然也有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作者的学术水平,但这不是主要的。历史小说的轴心内容在于政治生活,但我们对政治生活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阴谋和权力就不能政治,没有圣旨秘史就不能为人。这样的历史小说,完全是作者“探索人性阴暗面”的想法造成的。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近年来,调侃历史的热门书籍逐渐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比如《漫画历史系列》就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孙皓晖说,如果一部作品不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那它肯定不是一部好作品。历史是年轻人继承的,未来是年轻人创造的。

“玩历史是这个时代解读历史的一种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好的。简单幽默,容易被读者接受。但是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自己的历史观,只是单纯从事件感上幽默地嘲讽,讲一些历史轶事。但这背后,你想体现什么?你想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作品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感,就无法在浩瀚的作品中长久屹立,就像一朵浪花,过了就过了。所以我觉得这种通俗读物应该关注这些,这样更好。”

(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标题:(文化)孙皓晖:捡回我们失落的历史遗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