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22:44:02 阅读:

本篇文章2081字,读完约5分钟

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书展的时候和张伟老师聊天,说国外有些作家很注重准确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细节的准确性,不管写什么名著,尤其是写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物候场景的时候。一些喜欢写鸟和昆虫的散文作家,往往是鸟类学家和昆虫学家;写山区和草原居民小说的作家通常是野生动物研究专家。这时,张伟有点气愤地说:我们的许多作家往往是“几乎先生”,凭着他们的own/きだよ/imagination和“想象力”,他们“想当然”,从不关心细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他说这样的文学细节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生动”的前提是先“准确”。描述越准确越生动。张伟的言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韦小希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童话和儿童小说上。没想到她的散文很扎实,可读性很强。散文,就像是“检验”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夫的试金石,是一个作家一生的积累,感情和见识,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准确描述语言和文字的能力等等。往往很难用小说、童话等文体来“检验”,但散文是容不得任何水分的。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很多标榜自己是“新潮派”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写散文都很难看出自己有多新潮。这是事实。无论写诗、写小说、写童话还是写剧本,首先要把散文写好,在散文写作中能够“过关”。王先生也感慨地说:一个国家的散文不繁荣,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真的繁荣了。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散文集《遇见,白桦》,篇幅小,文质彬彬,篇幅小,收录短文约30篇。有的文章只有几百字,最长的《奶奶的宇宙》也只有三千多字。也不能简单认为只有几百字的短文就可能是“散文诗”?不,“散文诗”和“短散文”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诗歌,讲究抒情,后者讲究写实。即使只有几十个字,几百个字,但能记,能写场景,能描述名物,能讲故事,能传递知识的,还是写实散文。只是石的《城隍庙夜游》,不足百字,是真正的散文,不是散文诗。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韦小希,黑龙江伊春人,童年在小兴安岭林区度过,从小和亲人一起长大,白桦林、松林、冰雪橇、木屋、伐木工、老木匠、老打工仔、勤劳善良的爷爷奶奶。这本散文集记录了她童年记忆中的人和事、名字和事,以及只有小兴安岭才有的四季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所以这本小书一打开,松针、蘑菇、原木、刨花的浓烈气味,还有小兴安岭的大紫香、野百合的清香,就映入眼帘;清晨、中午、傍晚,白桦林、松林清晰的光影,以及雪地上伐木者和森林动物的脚印清晰可见。这些气味、阴影、印痕,作者在生动的文字中准确地捕捉和描述出来,让人读来仿佛就在那里。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法国作家杜德曾经说过:“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敏感的感官机器...就像我到处都有洞一样,这样外面的东西就可以进去了。”小茜小时候,明明是一个全身好像都是洞的小女孩。她是一个“野孩子”,是林区的“小伐木工”。每天,她都在家乡的森林、山脉、村庄、街道和商店前徘徊、玩耍和提问。她背着担子跟着老铁锹匠,看了一会儿铁锹,过了一会儿,我来到老木匠的作坊,看着木匠的爷爷推出波浪般的木花;过了一会儿,在爷爷奶奶的小院子里,我看着爷爷把秋子劈开晒干...森林、山野和乡村的世俗智慧给了她不断增长的灵性、智慧、勇气和分辨世界善恶美丑的能力。光是看她小时候遇到的各种老工匠,是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闻所未闻的,更别说亲眼见到了。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比如《老馆长》写的是一个六祖每天用一根水曲柳杆搬运小风箱等家居用品,走在街上装锅、壶、壶、罐的故事。小时候作者经常像六爷的“小跟班”,对六爷高超的制瓷技艺看不够。“我见过六爷爷路边,路边,路边,还有路边的瓷瓶,路边,还有路边。我手里的小瓷罐是六爷帮我带的路缘石。我以为破了的小瓷罐已经不能用了,但是刘爷爷只用了一个上午就完成了。虽然坦克底部有一道浅浅的月牙形疤痕,但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可以想象,小女孩对自己的神奇手艺完全折服和感激,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观察到的每一分每一秒细节都深深地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等她长大了,想用文字描述的时候,这些细节会呈现的非常准确。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木匠与木花》描写的是一个老木匠的手艺和日常生活,字里行间弥漫着红松原木和刨花的松香味。因为小时候经常在老木匠的作坊里流连,作者对木匠工作的描述以及对童年记忆中留存的一些细节的还原都非常准确生动。当她写到老木匠刨木板的时候,“蛋卷一样的木花一朵一朵蜷缩起来”。这种感觉和比喻只能来自一个小女孩的观察和心理。还有老木匠告诉她的木工公式:“‘认清外与内,分清木纹,不要不费力气割胡茬。’在刨之前,你必须看一下木头的表面和纹理。顺着纹路刨绝对不可能。“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你怎么能想象?

(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好的散文语言必须从日常生活出发,做到准确、简洁、生动。写在文字上,就是一种“中庸”的艺术。韦小希的散文并不宏大华丽,却美丽清新隽永,这也体现了作者在情感上的“驾驭力”,在叙事上的“节制力”。

《遇见,白桦树》是一本关于山野、森林和童年回忆的书,也是一本散发着乡愁、乡愁和亲情的美德之书。要记住乡愁,至少要先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当地的人和事。那些不熟悉自己家园和根的人,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陌生人。小西的这本散文集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方面温暖而深情的启示。


标题:(文化)《相遇,白桦树》:木花、松香与白桦林的气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