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0 03:08:02 阅读:

本篇文章4007字,读完约10分钟

在现代学术史上,新派学者中的胡适、陈寅恪、顾颉刚,诞生于19世纪“90后”,成为20世纪上半叶新派学者的代表。

他们的一生,都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和谐的家庭生活。这个群体的高学术成就一方面是天赋与勤奋的结合,也有着难得的时代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稳定幸福的家庭生活。那么,他们的择偶观是怎样的呢?

胡不能不吃饭,但他不一定要谈恋爱

先看胡适。这位在“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的“新导师”,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新思想”,标榜和倡导“成功自古以来就是尝试”,一直以“开风气,不为人师”自居。在一百年前的现代中国社会,无论怎么看,胡适和他影响下的朋友、青年,都属于“新人类”。

然而,从少年时代就被包办婚姻的胡适,却嫁给了比他大一岁的江冬秀,并互相帮助白头偕老。从接受和维持包办婚姻的角度来看,胡适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典范,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典范”,实至名归。毕竟看看鲁迅和朱安,徐志摩和张幼仪,都是包办婚姻。与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相比,结果截然不同。

当然,胡适并不向往浪漫爱情,也不想谈一场自由恋爱。这是普通人的思想,也是那个时代的知青争取的权利。他可以彻底推翻早年的包办婚姻,重新找到自己的“真爱”。

其实,关于胡适的恋人曹、魏连思等的绯闻从未丢失;不管证据是否确凿,胡适是相当红颜知己,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做朋友的事实确实存在。另一方面,胡适和江冬秀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共同努力维持了40多年的家庭。

进入中年以后,以事务繁忙著称的胡适,特别愿意撮合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乐于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胡适,曾被称为“民国第一红娘”,有无数深情的家庭,如蒋梦麟夫妇、夫妇、徐志摩夫妇、沈从文夫妇、陈启秀夫妇、陆侃如夫妇、方桂丽夫妇、钱家驹夫妇、马致仕夫妇、王敏源夫妇、许夫妇等。根据他们朋友的统计,其实有11个,对于喜欢做“媒人”的胡适来说,应该给出合理的解释,大概只是为了弥补他没有通过自由恋爱结婚的缺点。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胡适除了做“媒人”,还对失恋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1929年8月8日,胡适给一个叫刘公仁的学生写了一封劝导信,信中不仅安慰了这个学生失恋的痛苦,还明确地透露了他对爱情和择偶的看法。

胡适在信中写道:

我能理解你的失望,但我想告诉你,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其他生命有着相同的命运:成功和失败。我们必须能够经得起成功,也经得起失败;任何经不起失败的人,都做不了什么大事。

向学生警告,谈恋爱也有成败。成败之后是人生常态,胡适还教给学生一套“自由主义”的情感哲学,关于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如何区分盲目的爱情和“真正的爱情”。他在信中写道:

再说了,这次你爱的人,按照你说的,不值得你爱。如果是这样,你的失败只是盲目爱情的失败,失败才是幸福。另外,既然你尊重女人的人格,就应该承认她的自由。她有自己的自由,也有自己不爱你的自由——不管你有多爱她。真爱不一定有回报。她不爱你。你不能强迫她。你不应该强迫她。

最后,胡适鼓励学生用学习来解决自己的失恋,这看似是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但实际上似乎是在讲自己的人生道理。他是这样表达的:

最近最可笑的一句话是,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件事。比起吃饭、睡觉、学习等事情,爱情不是很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但不一定要有爱。有强烈学习欲望的人不需要谈恋爱。孔德恋爱了,够他一辈子的。康德一生都没有谈过恋爱,那么这对他有什么伤害呢?

陈寅恪的婚姻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件事,而且是小事

再来看看陈寅恪。早在1919年,陈寅恪在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向朋友吴宓讲解他的“五级恋爱论”。这句话表达如下:

第一,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挂在空身上并愿意为之献身,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第二,那些对别人有很好的了解,但从来没有共用一个枕头的人,如鲍、戴也是;第三,曾经是枕头,念念不忘,比如思奇,潘友安;第四,第二,是给一辈子没暧昧过的情侣;第五,底层,处处加入,但欲望是一幅画,爱情却无关紧要。

后来的历史硕士、国学导师把爱情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最伟大最纯粹的爱情,应该是完全出于理想,这种理想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只能在文艺作品中才能找到。《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首绝唱。爱情的第二个层次是,如果你真的爱上了一个人,即使不能结合,也会保持忠贞和坚定。到了第四个层次,就是人们平时最看得见、最佩服的恋爱婚姻模式,一般普通人也就是一辈子没为一对情侣暧昧过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婚姻生活以平淡为基调,以稳定为最高准则。当然它的理想化程度并不低于前三个层次,纯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戏剧和故事被降低到最低值。最后还有一个层面,但这其实不是爱,而是对觊觎欲望的满足,这是不够的,也是必要的。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基于此,陈寅恪对于如何择偶、缔结婚姻有自己的定位。他明确表示:“对我来说,学习道德和学习人一样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娶妻并不像男人那样可耻。”又说:“娶老婆只是你事业上的一件事,小的有耳朵。轻描淡写就能得到。”由此可见,在陈寅恪的择偶观中,重点是学业上的优秀,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爱情无休止地追逐。他的择偶观是戏剧、小说、文学作品之外的现实选择。作为一个一生追求卓越学术成就的伟大学者,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追求爱的理想国度。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留学回国,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他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四杰”。陈寅恪一直未婚是因为长期专心学习,心无旁骛。这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陈再三催促他赶快结婚,但陈寅恪始终没有答应。

在亲戚朋友和大学同事的催促与合作下,一直“催婚”三年的国学导师,直到1928年才在上海与唐庆结婚。今年陈寅恪38岁,唐庆30岁。从那时起,他们携手变老,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其间经历过各种灾难,同病相怜,共同进步,堪称学界楷模。所以,让读者对后世感兴趣的,无非就是这种结合。按照陈的择偶观,属于什么层次?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陈寅恪的身份是现实中的书生,而不是戏剧、小说中的侠客、痴情子。他自己的婚姻只能固定在寻求稳定的世俗婚姻上。与同样是海归精英的胡适相比,陈并不是被包办婚姻所逼,一回国也不一定非要结婚。本来,他有空闲的时间和时间谈恋爱。在亲友的“催婚”下,回国三年后结婚;和唐庆的结合也是同事介绍的,认识不久就结婚了。爱上尘土没有浪漫的过程。曾经是徐光平老师的成了陈的好妻子,愿意为丈夫的学术生涯默默奉献一生。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当然,你永远不知道。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夕,当局高度重视的“急进学者”陈寅恪本来可以乘坐胡适的专机飞离中国大陆,但中途退出。也许,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互相尊重相爱的妻子,岭南一隅安定幸福的家庭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最终让陈寅恪选择了留下。

20年后,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陈寅恪和唐庆先后于1969年10月和11月去世,一段学术传奇和一段关于一对学院派夫妇的佳话就此结束。如果以这样一个尴尬的“结局”来评判陈夫妇的婚恋,按照陈自己的划界规则,我们可以把自己定位在坚定不移的第三个层面,这才是值得“下定论”的。

顾颉刚的“女人能把事情做好”才是理想伴侣

相比陈寅恪,“古史辨”派的中心人物顾颉刚,似乎对择偶的看法要简单得多。陈寅恪还可以用《牡丹亭》、《红楼梦》为例,不适合顾的“奥卡姆剃刀”式,而“快刀斩乱麻”的学术旨趣可能真的会影响他的人生谋略。他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清晰地识别出他心中独特的“爱”的风格。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有一篇关于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的家庭生活的文章,深受他的推崇。《顾颉刚读书笔记,辛丑夏日杂抄》写道: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瑞安孙怡然,女,善于理财,楼上侍候。我已经七年没出去了,但是情侣可以上楼。楼上摆一张长桌,纵横滚动,写什么笔记,翻什么书,就是移动到某张桌子,每天移动座位。睡觉前,我妻子写了手稿,七年后,她成了李周法官。

从这一点来看,顾心目中的“好伴侣”条件是“能文”和“善政”,就像孙夫人的当选,把孙诒让照顾得井井有条。其实顾自己的老婆就是这个标准的典范。顾颉刚于1944年4月4日与张静秋订婚,同年7月1日在重庆北碚结婚。这是顾颉刚的第三次婚姻。前两次婚姻以妻子的死亡而告终。这一次,他们住在一起,过了一辈子。

顾夫人,张静秋,婚前在中央大学白溪分校工作;她相信通过教育救国,并努力工作。她与顾结婚时35岁。王旭华的《顾颉刚先生学习录》披露了张静秋晚年为顾服务的一些细节。这本书写道:

张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但是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百般照顾老人,会亲自为每一个吃药喝酒的人服务,按时作息。夫人吃饺子要亲自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多的是怕消化不良,少的是怕营养不良。小盘是个人用小盘端着,放在附近挑选食物。晚饭前,苹果被切成小块,放在那里。将维生素等各种营养补剂换成药杯,倒入温开水,饭后备药。一切准备有序。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此外,在给谦信的一封信中,张静秋因其朋友的亲属去世而无法前往吊唁,张夫人写道:

洁刚从冬天开始患上气管炎。一个月前吐血入院,现在已经好了,回家休养。怕再生病,不敢出门。我每天都在等病人,所以我不能去看你。请见谅。

这封信的日期是1977年2月2日;此时距1980年12月顾逝世仅三年多。短短的一封信,就可以想象张静秋对于顾的一生是多么的尽职尽责。由此看来,顾的第三次婚姻终于如愿以偿:孙诒让夫人这样的“好夫妻”陪伴了她一辈子,支撑了她的学业成就。

纵观胡适、陈寅恪、顾颉刚三位现代著名的新学者,他们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状况无疑是相当令人满意的。虽然可能达不到第一或第二种程度的感觉,但陈定义的惊天动地、千古绝唱,毕竟生活本身比传说好,稳定比迷恋好。在类似的学院派情侣中,有钱穆、林语堂、梁实秋,三人同病相怜。乱世求和平,盛世求稳定的家庭生活,给了这些学术巨擘和思想大师们一个稳定的生活支撑,他们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仍然能够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标题:(文化)民国学术大师如何打造择偶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